宋宝安 发表于 2013-5-14 11:58:24

宋大鹏——艺术之花

本帖最后由 宋宝安 于 2013-5-14 12:03 编辑

艺术之花
作者宋大鹏
       一九六九年冬,团里把宣传队成员作为工作组分派到各个连队,张瑜和她的战友水洁明一起奉命来到四连。   张瑜是个非常乐观,爱说爱笑天真烂漫的女孩儿,人也长得漂亮,个子不高不矮,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两个酒窝,说话声调特甜,在她的脸上从未见过不高兴的表情。她虽不是我们四连的战友,但她那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她那优美的舞蹈表演,她那美丽灿烂的笑容却永远会留在我们全体战友的心目中。                              
   张瑜是文艺骨干,到了四连以后她利用工作之余还要帮助搞文艺节目的排练。每天晚上她准时来到连队宣传队排练场地,帮助大家排练文艺节目,她是舞蹈演员,对每一个舞蹈动作她都是耐心地及时纠正,并亲自作出示范动作给大家看,直到符合标准为止。每一次排练见她满头大汗,大家劝她休息一会儿,她擦一把汗爽快地说:“没事,我们都习惯了……”    记得那次演出表演唱《我们连的好人好事多又多》,节目上场了,发现一个演员无论从动作、说唱都表演得很到位,心想,平时的演出没有这么好呀,猛然醒悟这是张瑜临时作为替补演员在“救场”。因那天有一位演员不能上场。下场后,大家感谢张瑜,她回答还是那句话:“没事,我们都习惯了……”    团宣传队精简以后,张瑜分配到团汽车连学校当教师。一九七三年春节前,完成了每年一次的团文艺汇演之后,大部分知青都回家探亲,准备过年。我也做好了探亲的准备,到团里开了两张证明(一张是团司令部的,另一张是团政治处的)准备探亲时顺便给连队买一架扬琴。那时是计划经济,买东西,大多要证明。    第二天,我起个大早,赶到团部招待所门口,等候团里唯一的那台客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挤上客车。坐在对号入座的座位上,心里才稍稍地安定,喘了一口大气,忽然一个清脆喊声:“宋大鹏……”我定睛朝车窗外一看,原来是张瑜,她在车窗前踮着脚,使劲地昂着头,两手扒着车窗框,甜甜地笑着。
   “你今天回家啊?”   “是啊……”   “我明天回上海,我怕车上太挤,提前把行李已经托运走了……”“是吗?你挺有办法的”。“不错吧,咱春节后见,祝你一路顺风”。“谢谢……”    谁曾想,这一句“谢谢”竟成了永久告别的话……。   回家不几天,我收到连队战友的一封信,让我难以相信的来信,……看到信中张瑜牺牲的噩耗,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这一切终究是事实啊,我哭了,真的,几天前她扒着车窗和我说话的情景霎时出现在我的眼前,再也看不见她那美丽灿烂的笑脸了……   后来听汽车连人讲,在连队开追悼会时,她的母亲和妹妹来了,从她的遗物中找相片,找了好久,没有一张不是面带笑容的,看到自己孩子美丽的笑容,母亲放声大哭……    艺术之花——张瑜——她长眠在黑龙江畔名山坡下,祖国的北大门……。            
         
      2006年2月 1 日 2013/5/14修改(本文作了大幅删改)                                 

胥大敏 发表于 2013-5-14 18:28:49

再一次想起和我同病室的美丽活泼的战友张瑜。

黄成兴 发表于 2013-5-15 12:42:23

人们还记得住她,这就是情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大鹏——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