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不清,到底是我选择了历史,还是历史寻找到了我。经过从狂热到苦难,经过“热胀冷缩”般的剧烈动荡,粉碎了整整一代人的信仰。坐在精神的废墟之间,面对命运的时候,每个人可以拿出来的不是理性,而是刻骨铭心的悲哀。 时过境迁,我现在这样说这样讲的时候,根本无法尽述当年身临其境所感受到的那一切,那漫无边际朝你的心底和身体无情涌来的一切;我现在这样说这样讲的时候,我知道这所有的清醒的理性的判断都和创作无关。 “文革”的结束,使每一个中国人有了一次重新整理自己的机会,重新开拓自己的机会。当然,这机会并非只给了知青们。我有幸“半路出家”投身于记者、编辑职业,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开始用笔来追忆和反思这段难忘的青春岁月。 不知怎么的,我常常觉得,作为一名“知青写家”,能够用语言文字做材料,在一片废墟中来搭建知青们精神和情感的一角,很难说是一种幸运抑或幸福。因为不再相信“神圣”和“伟大”,似乎只好来相信自己。可是,相信自己是孤独的。孤独给予人抑或自己的同时,也给予了痛苦。被这种痛苦所驱使,一方面,我用笔在“知青文学”这块土地上勤奋耕耘;一方面,我又在对传统文化追寻的过程中,为自己的孤独找到一个可以停泊的码头。经历了“知青”的生活之后,我才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苦难,什么叫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