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5-7 16:07 编辑
聚友纪行(14)楠溪漂筏
2008年5月3日午饭后,我们10名老知青坐两辆车,驶出永嘉岩头镇,在仙清公路的岔路拐弯,来到小港村古朴的渡口。驻足楠溪江边,真有一种前世曾见的感觉,在楠溪江上漂筏,又仿佛是一次超然出凡的梦游。 “永嘉”二字,意思可解“水长而美”。与之有缘的是楠溪江,发源于永嘉溪下乡百丈瀑,经黄皮、东坑流泻而下的二路溪水,汇聚一处,浩浩南流。因当地人管杨梅叫“楠”,楠溪江因此得名。楠溪江为树状水系,逶迤曲折,悠悠300华里,有36湾、72滩之称,贯穿永嘉南北,末处注入瓯江,流归东海。由于这山造水设,楠溪江的美,便成一种极致。 楠溪江漂筏,在很久远的年代里,一直是生活的唯一运输线。沿途风景名胜数百处,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林美,曾使南朝宋时永嘉太守谢灵运感慨吟诗;也让宋代文豪苏东坡惊叹称羡——“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如今走近楠溪江,游山似读史,漂筏如观画。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更使人叹为观止。 楠溪江漂筏,最精彩的一段是在干流中游的小港村至狮子岩,大约20华里的清丽溪流划出了一条美丽的曲线。来自京津沪浙的8名老知青,光脚拎鞋,分别登上两个竹筏。有缘亲近天下第一水,大家都拒穿救生背心。筏工自然理解,笑而轻点竹篙,竹筏便悄然漂离岸边,在平缓的江面上徐徐漂下。我头靠在竹椅上,观景听声怡神,心情也随着楠溪水流,缓缓舒展了开来。 峰峦叠翠,茂林修竹,河谷宽阔平缓,犹如天然镜子,水中倒影与两岸山峦相映生辉,竹筏从倒影中划过,留下丝丝涟漪,让人感受“水里山顶竞行舟”的奇特意境。行至水浅处,竹筏与卵石亲密接触,蹭得筏体颤抖,发出嘎嘎声响,我们的心也随之猛然间急跳起来,筏工却不慌不忙,左点右撑,安然前行。偶而穿过一片急流,江水便会涌过竹筏,漫过脚面。女同胞秋妙英、穆改英高抬脚,发出的一两声惊呼,才划破了四周的寂静。男同胞则“幸灾乐祸”,哈哈大笑,继而戏言:漂筏不亲水,白来楠溪归。 清澈的江底,游鱼和卵石,清晰可数。两岸的青山,相拥相挽,向着天际撒去浓浓绿意。记得浙江西北临安的天目溪的竹筏,小筏7根竹枝,大筏21根。而浙江东南永嘉的楠溪江竹筏,却都是13根竹枝。问及同筏临座的东道胡主任,他摇头坦言不知;又请教筏工,老人笑曰:老祖宗传下来的。话虽不错,答案仍无,“13”成了楠溪江上一个飘浮了千年的神秘数字。 坐于竹筏之上,最先感觉到的是竹与水的亲近。一待竹筏漂向江心,漂向下游,放眼望去,活泼泼的鱼鹰,在竹筏上潇洒地起落,牧童戏水、水牛沐浴,村妇在溪边执槌捣衣,都充满着诗情画意,会陡然感到在竹与水的亲近之中,还有人与动物的亲近,人与山水的亲密无间。总觉得为这种亲密感是与生俱来的。 竹筏梦游般地漂向下游。在那一抹美丽的曲线上,江心浅浅的不及女儿肩。在竹筏上早已光了脚、卷起裤腿的张玉成等几位老哥异口同声,真想跳入水中,去做一回鱼鹰,做一回游鱼,去亲近一下躺在水底的卵石;真想立于江心,浏览蜿蜓而来的碧波,两边滴翠的山形,还有被染得浅绿的天;一下子感到水是那么的可亲,更心悦诚服鱼是人可爱可羡的祖先。无奈老筏工摇头不允,我们不敢贸然行事,遂使脚伸入江中,捧喝几口楠溪水过把瘾了事。 一路欢歌笑语,一路戏水玩耍,大家都已水气琳琅,竹筏依然悠悠漂向下游。水天一片绿意,一片恬淡。那么竹筏如何返回上游渡口呢?唯见有几位筏工半身浸在水中,奋力拖着溯流而上的几个竹筏,升张白帆而巧借南风,在恬淡与绿意中,写出一行慷慨的嘹亮,气吞山河。 这时的楠溪江虚幻化境,在我眼里分明成了丹阳的萧梁河,萝北的鸭蛋河,抑或申城的苏州河。 (原载于《宝泉岭论坛》2008-5-27)
注:网站故障丢失,补发原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