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13-7-12 10:10
帖帖趣谈  欲穷对联千万句
楼楼精彩  更上意韵百十层

  多谢成兴兄妙联跟帖,欣赏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74、林环儿时对知府

  明代莆田人林环,字崇璧,永乐年间状元。他小时候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闻名远近。
   有一次,知府派人把他找去,要试一试他的才学,恰好这时有个姓刁的使臣来公干。知府便以此为题,出句让林环来对:

      刁大使使刀,撇上撇下;

  就艺术手法来说,这主要是属于析字,同时,还用了叠字(“使”字)、复字(“撇”字)技巧,巧妙地借“刁”的“刀”两个字在字形上的近似和区别组句,“刁”的左下角是向上撇(其实是提,或者叫挑),而“刀”的左下角是向下撇。
  林环听了,眼珠一转,瞥见知府大堂墙壁上的一张表格,其中有个姓厍(音社)的主管,于是对道 :

      厍主管管库,点有点无。

同样运用了析字手法和叠(“管”字)、复字(“点”字)技巧。巧妙地借“厍”和“库”两字在字形上的近似和区别来组句,“厍”字上边没有点,“库”这上边有点。
  听了这天衣无缝的对句,知府和那位使臣都连连点头称“妙”。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05: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75、少年才子巧对句

  明代钱塘(现浙江杭州)人王洪,字希范,18岁时考中进士。王洪幼年时聪慧而有奇才,往往出口成章。
  有一天,和他一起在私塾读书的一个小伙伴见他用玛瑙压书,就在一张纸条上写了一句话递给他,上面写道:

      玛瑙原非马脑

  这是巧借同音字而组织的句子。王洪看了,在那句话的旁边写道:

      琅玕不是狼肝

  同样用两组同音字组句。“琅玕”,是像珠子一样的美石,和“玛瑙”相对,不但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以“狼肝”对“马脑”,更是贴切无比。
  有一年,他们家在原来的宅基地上建起一座新楼。来祝贺的的客人早就听说小王洪的才华不凡,有人就以此为题出了个句子让他对:

      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这是个典型的复字联,中间三个“楼”字,前后又含两个“地”字,还有“上”、“间”两个方位词。
  王洪看到院子天井中的一口井,脱口对道:

      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句子中有三个“井”字与“楼”相对;前后各有一个“天”字,与“地”相对;“中”、“底”两个方位词与“上”、“间”相对。堪称无一字不工!客人们佩服得一个个举起大拇指,禁不住连声夸奖。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06: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76、马铎一对得状元

  明代初期的几个皇帝喜欢对联是出了名的,从朱元璋荣获“对联天子”称号到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无不如此。甚至用对联来点状元。
  说的是永乐年间,福建长乐有个叫马铎的少年,聪明机智,十几岁就进士及第。
   当年,与他一起参加考试的,还有同乡林志。林志在乡试(省一级的科举考试)、会试(全国的进士考试)时都名列第一,已得解元、会元,如果廷试再得第一(状元),就是所谓的“三元及第”了,那是读书人非常荣耀的事。但是,这种情况很少,据有人考证,自从陏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到废止,一千多年时间,连中“三元”的也只有12个人。
  廷试的时候,永乐皇帝忽然来了兴致,说:“朕有一对,对得好的就是状元。”出句:

      风吹不响铃儿草

  满心希望要夺得状元的林志,因为紧张而一时思虑枯竭,无以答对。马铎却应声对道:

      雨打无声鼓子花

  “风”与“雨”是天文相对,“铃”与“鼓”是乐器相对,“草”与“花”是植物相对。风吹铃不响,因为它是草;雨打鼓无声,因为它是花。对得工整而贴切。于是,少年马铎因此而得了状元。
  据说,这个对句是马铎小时候梦中听人说的一句话。事后虽然记得十分清楚,但却始终不明白所指是什么,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呢!
  又据说,林志在参加廷试的头一天晚上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被一匹马踩住了头。原来这匹“马”正是马铎。
  其实,这不过是个极为普通的对子。“天对地,雨对风”,凡是进过私塾,读过几天书的学童,都耳熟能详;而旧时的类书中,就有现成的“铃儿草”对“鼓子花”。这个故事也足以证明当时人们对对子的爱好与重视,皇帝以对试才、选才并非绝无仅有。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05: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77、六岁神童对皇帝

  明代永乐年间,江苏溧阳出了个神童,名叫彭印山。名声一传出去,地方官一直把他的名字上报到朝廷。他6岁那年,被召入京。
  元宵节晚上,永乐皇帝带上他的一班文武大臣到奉天门外观灯。
  面对着这火树银花的美景,永乐皇帝出了个句子,专门让小神童来对:

      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由眼前的灯之“明”、月之“明”,联想到大明王朝之“明”。八个字中竟有三个“明”字,用的是对联中的复字技巧,确不容易对。
  只见小小彭印山眨巴眨巴眼睛,朗声对道:

      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由眼前的君之“乐”、臣之“乐”,联想到明成祖的年号永乐之“乐”;八个字中含有三个“乐”字,尤其是以“永乐”来对“大明”,非常恰当。
  永乐皇帝听了,大喜过望,忙命身边的人给赏。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9: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78、小和尚智对秀才

  朱元璋17岁那年,因为天灾,父母双亡。由于家道贫寒,他无以为生,甚至无处栖身。走投无路之下,他来到离家不远的皇觉寺,剃光了头发,捡了一件破衲衣,出家当了小和尚——这也算是一条活路吧!
  皇觉寺是当地一处比较有名望的寺院,不但常有善男信女来寺里烧香还愿,还有不少文人墨客来这里观光游览。
  有一天,一个年轻秀才来寺院游玩,住持法师让自己十分喜欢的朱元璋陪同他。朱元璋虽然没上过学,没读过书,但是他秉性既聪明又机灵,也懂得不少古今故事。从寺院内外,到山间溪边,二人边走边看,边看边聊,兴致盎然。
  他们来到一处水田边,见几个尼姑在种稻子。其中一个挑着一担青苗从他们身边走过时,平素就喜欢调笑的秀才食信口说道:

      师姑田里挑禾上

  并叫陪同的小和尚以此为出句来对。朱元璋听了,这似乎是一句很平常的叙事话,但仔细一琢磨,原来其中暗藏机关:“禾上”二字谐音“和尚”,这是秀才在戏谑自己。他想了想,对道:

      美女堂前抱绣裁

  表面上也是一句极为平常的叙述语句,但同样用了谐音手法,同样是戏谑语“绣裁”二字恰与“秀才”谐音。
  秀才听了,很是惊讶,想不到这寺院里的一个小和尚竟然有如此文才,连声叹道:“高才!高才!”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12: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7-16 09:33
78、小和尚智对秀才

  朱元璋17岁那年,因为天灾,父母双亡。由于家道贫寒,他无以为生,甚至无处栖身。 ...


国荣的《对联趣谈》越续越有趣了。凡有续篇必定拜读,读必受益,谢国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05: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卫东 发表于 2013-7-16 12:46
国荣的《对联趣谈》越续越有趣了。凡有续篇必定拜读,读必受益,谢国荣。

谢谢卫东!遥祝暑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05: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79、七岁童巧对免役

  元代末年,小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协助郭子兴取滁州,下和阳,攻城略地,立下战功,终于自成一旅。后来郭子兴病死,他的大儿子郭天叙在战斗中阵亡,朱元璋成了大元帅。他统领着郭子兴的旧部,攻占了集庆(今江苏南京)。

  有一次,朱元璋偶然在一个驿站(供应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见到一个儿童。经询问,知道他才7岁,是代父亲充当役使的。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顿时生了恻隐之心。爱好对联的他问那孩子:“你会对对子吗?”见孩子点了点头,他出了个句子:

      七岁童儿当马驿

  那个孩子果然应声对了出来,并且出口不凡:
   
      万年天子坐龙廷

  对得不但工整,更为巧妙。“七”与“万”是数字相对,“马”与“龙”是动物相对,尤其是“天子”与“龙廷”,最让朱元璋喜出望外,这不正是他多年为之奋斗的朝思暮想的目标吗?他的高兴劲儿一上来,立刻下令:免除这个孩子的徭役。据说,朱元璋后来建立明朝,还派人把这孩子找来,接到皇宫里读书。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06: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80、马愉幼年对学友

  明代山东临朐人马愉,字性和,宣宗宣德年间 状元,做过侍读学士、礼部右待郞(教育部副部长)。
  马愉幼年时候聪明好学,四岁就开始读书,七八岁就能对对子,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他祖父曾经抚摸着他的头自豪地说:“这孩子当光大我们的家门!”

  有一天,马愉和几个学童到野外游玩,见到一棵大树上的鹊巢被大风吹落,里边的几只小鸟也掉在地上。有个学生面对此景,出了个句子:

      风吹鹊巢,一二子连窠及地。

  不仅是叙述眼前事,更巧妙的是其谐音技巧,即“连窠”谐音“连科”,“及地”谐音“及第”,就是预祝大家科举考试顺利。
  大家都觉得这个句子很有趣,但是要工整地对出来,并不那么容易。
  其他人都还在思索时,马愉已经对了出来:

      雨打猴穴,众诸猴带露朝天。

  同样用了谐音技巧,即“诸猴”谐音“诸侯”,“带露”谐音“带禄”,意思是以后我们都会做官,享受奉禄,成为国家、朝廷的栋梁,一起去朝见皇帝。表达出了远大的志向。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5-7-2 09:54 , Processed in 0.04272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