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之城——宜昌 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迎面的标语十分醒目:一座来电的城市。实至名归,形象贴切,全国唯一。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都在宜昌,两座电站发电量占全国水电的百分之十。高峡截出两个梯级平湖,建成两座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葛洲坝水力发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电站,三峡水力发电站发电量居世界首位。两座大型水电站的建成,让人有底气自信满满地相信以下预言:我国的电价将会是八分钱一度。预言初出,国人振奋,期待至今。 葛洲坝落差27米,低坝低水头,建设期1970年12月——1988年12月,大江截流那天,赵紫阳到了现场。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年均发电量15.7亿千瓦时。三峡大坝落差113米,高坝高水头,势能转换成电能,势能越大产电量越大。三峡水利电力枢纽建设期1993年——2009年,总库容量393亿立方米,年均发电量超1000千瓦时,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宜昌市区到三峡大坝38公里。旅游部门开辟了“两坝一峡”(三峡大坝、葛洲坝、西陵峡)一日游专线。早八点,旅游大巴在宜昌市区接满散客,一路西行,直趋三峡大坝。沿途山峦起伏,大巴时时沿着长江北岸疾驶,山清水秀,林木茂盛。三峡大坝南北已是国人向往的旅游打卡地,景区坐落在中堡岛上,功能各异的楼房坐落在茵茵绿树丛中,停车区停满了旅游大巴。游客中心反复播放三峡截流的壮观场面和大坝、电站建设的历史画面,户外停放着美国进口的大型翻斗车和用于截流的硕大的四面体混凝土块,每块23吨。翻斗车载重三五十吨,一车一次只能拉一块混凝土块。景区的中心位置是坛子岭,登上岭顶的环形观景台,四围景色一览无余,一侧是横卧长江的大坝,坝内排列着34组发电机。游客最关注最感兴趣的是五级船闸。“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小船坐直梯,大船(3000吨以上)走五级船闸,上下行并列,一级级上下顺水、溯流,升降五次,全程三个半小时。万吨船队直达重庆,通航能力提升五倍,成本下降。站在高处看五级船闸,闸门启闭,水位升降,江船蠕动,一切都是徐缓、轻慢的。曾经到新安江水电站厂房内参观,那是借“革命串连师生”的光,实地体验水下厂房,水轮机粗壮的立轴,被水流冲击着静静地旋转,厂房高大宽敞,地面如镜,空气彷佛净化了一般,如同水下宫殿。三峡大坝、发电厂区现在都是禁区,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午饭后,我们从三斗坪码头登上游轮,开始游西陵峡、过葛洲坝船闸抵宜昌“九码头”,全程37公里。描写三峡的诗篇佳文太多了,但都是旧时三峡。葛洲坝平湖涵盖了西陵峡东段,山高峡深,峡的基本走向、范围没大变,水位提高了不少,江水平缓,碧水青山,游轮缓缓地前行,坐在窗明几净的船舱内,可以静静地欣赏两岸原始风貌的“万重山”,只是没有猿声了。有的山像神女峰,有的像刺破青天的尖笋峰,有的像弯曲平缓的笔架峰。南岸的打卡景点——三峡人家,不断有旅游大巴沿着江边公路驶入,村码头停泊着十数艘老式木帆船,桅杆林立,江上传来长江号子高亢嘹亮的歌声,回响在山峦起伏的两岸。当年的纤夫可没这么浪漫。三小时后,游船进入葛洲坝船闸,游客站满船的前后和两侧。上游闸门关闭,可以明显感到船在下降,船闸内侧的水印不断升高,游客伸手能摸到船闸闸壁。半个小时后,闸内水位与下游水位持平,下游闸门缓缓打开,游船驶出船闸,上下水位落差20~27米,感觉身处狭窄的胡同里,船紧靠胡同两壁。过了葛洲坝就到了宜昌市区,游船停在“九码头”,旅游大巴在码头停车处静候游客。“两坝一峡游”经营多年,驾轻就熟,有“车去船回”、“船去车回”两种,四层游船载客千人以上。自驾车去三峡大坝,就游不了西陵峡了。 宜昌扼三峡之咽,忆云梦古泽,展江汉之原。市区的江边是带状公园,和中下游的武汉、安庆、南京、南通不同,它没有防洪堤坝,武汉、安庆的防洪江堤有两层楼高。站在江边,遥望二三里外的下游,等候过葛洲坝船闸的江船排起了长龙,恰似过江之鲫,据说要等两三天。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大张旗鼓地筹备建三峡省,省会定在宜昌。京城相关部机关有的干部已准备赴三峡省屡新职,同事之间作别、祝贺升迁,不知何故,最终未成。这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巴楚古城,是屈原、王昭君的故里。如今的宜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江上只见货轮,繁忙了一个多世纪、串连起长江沿岸众多城市的客轮快慢班线早已销声匿迹,毕竟太慢了,现在高铁宜昌到北京才五个多小时。“千里江陵一日还”被三峡大坝停摆在本世纪初,江水漫滩渍岸,青山巍峨依旧。大坝截出高湖,宜昌成了电都。 石予民(2025.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