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土豆

2011年《北大荒知青活动图片展》回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22: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12团展板结束语

06副本_副本.jpg


68团展板结束语

649d2b5btafcf5816887a&690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22: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北大荒之情网”有关“图片展”的报道

    10月21日,位于首都北京城中心地区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里一片笑语欢声。五六千名北大荒知青济济一堂,观看在这里举办的《北大荒知青活动回顾展》。  
    这次展览吸引了众多荒友的关注,早上7点多钟,就已经有荒友三五成群地聚集等候。开展临近,聚集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外等候入场的荒友已经乌压压一片,队尾一时间竟然排到了天安门金水桥。  
    开展仪式于当日上午10点拉开了序幕。斑斓秋色下,写有“北大荒知青活动图片展”的背板格外鲜艳夺目;各师团和兵团直属单位荒友精心设计制作的400余块展板分列在东西配殿里,浩浩荡荡;会场后方那副高高悬挂的横幅上的一行大字——“喊一声北大荒,我们心胸坦荡 喊一声北大荒,我们的情谊地久天长”,更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仪式由68团荒友孟凡贵主持,16团荒友姜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本次展览组织委员会成员,各团召集人,来自各团和兵直单位的荒友代表,来自天津、上海、黑龙江、浙江的荒友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工商界、新闻出版界、医药界、旅游界以及金融界、法律界等北大荒知青专委会的代表也出席了开幕式。展览组织者还专门邀请了第二故乡的代表,让他们与知青一起分享本次展览的丰硕成果。登上主席台的,不仅有荒友名人,更有众多为《北大荒知青活动回顾展》做出贡献的普通荒友。  
    开展仪式后,荒友们参观了《北大荒知青活动图片展》,兴致勃勃地在展板前、在主席台各地知青大聚会的背板前合影留念。荒友们不仅观看本团的展板,还津津有味地欣赏兄弟团的展板。许多荒友说,看到兄弟团知青的活动,我们愈加感到荒友的生活要更丰富,连队的情谊要更加强,团的活动要更卓越。  
    本次展览现场还设有丰富多彩的多项活动,包括登记领取北大荒之情卡、优惠券,各界别志愿者委员会报名登记,和北大荒之情网交流沟通,盖北大荒知青活动纪念章留念,购买北大荒知青活动光盘,购买北大荒知青活动图书等等。众多荒友围拢在各服务台前,人头攒动。
  据介绍,北大荒知青活动回顾展将连展3天,至10月23日结束。欢迎广大荒友前往参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2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来源:2011年10月30日的北京晚报   作者:柏冬友 (二师九团)
永远的黑土情

  “喊一声‘北大荒’,我们心胸坦荡;喊一声‘北大荒’我们的情谊地久天长!”《北大荒知青活动图片展》上周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高悬在大殿横幅上的两句话,让现场的数千年届花甲的北京老知青热血沸腾,仿佛又重返当年的黑土地,半斤烧酒下肚,听到发自肺腑的嘶哑呐喊在旷野上空回响。
  东西两侧长长的配殿里,400多块展板展示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北京知青回城后三十多年的变化。当年这些从四合院和机关大院里走出来的北京知青中,现在不乏共和国的中央委员、部级干部,著名学府和研究所的教授、研究员,著名作家和艺术家,全国劳动模范,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家,但更多的是在各条战线默默奉献的普通的北京人。
  在《重新审视》展板中,60团知青写道:“从对生活重负的慨叹到对命运多舛的拷问,从对上山下乡运动时空坐标的探寻,到对中国垦荒历史脉络的检视,我们在审视的过程中发现,经过岁月的淬火、理想的涅槃,知青一代在真理面前、在磨难面前坚忍,在弱者面前仁厚,在朋友面前坦诚,在误解面前宽容,在轻蔑面前自尊,在公共事物面前忘我,在群己权界面前泾渭分明。这是他们最可宝贵的品格,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活化石。”
  《重新奋斗》展板写道:“犁铁隆响,汗血迸飞,鼓角鸣哀的时代寂然远去,留下亲手开辟的万顷沃田;告别数十座牺牲者的坟茔,四千知青仅负一束空囊回到都市,在衢市闾巷间重觅谋生之路。仿佛是一个简单的轮回,从两手空空到一无所有;仿佛是掠过一场惊梦,从旗风猎猎的集体垦荒到形只影单的孤身奋争。他们在尔后三十年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中蹒跚前行。官修史册不会记述他们的匆匆行迹,坊间影视无法复制他们的迭迭身影。他们静若恒沙,被永恒地凝固在时间的长河里,有的站立,有的倒下,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始末兴衰。”
  5师47团(大西江农场)展板有个动人的故事:1968年3月,北京知青汪鹤鸣分到11连,1971年在莫尔道嘎林场伐木时不幸遇难,年仅18岁,被就地安葬。2009年7月,他的两个弟弟带侄子来为哥哥扫墓,发现东山有3座墓碑,经多年风雨剥蚀墓碑字迹不清。究竟哪个是哥哥的?他们找到了原连队落户的女知青程爱琴。程爱琴告诉他们:“自知青返城后,我和爱人每年都给汪鹤鸣扫墓。我帮你们找,错不了。”汪鹤鸣的两个弟弟,两位50多岁的汉子“扑通”一声给她跪下了,用中国最传统最敬重的方式,感谢这位姐姐,感谢她为汪鹤鸣家人、为北大荒知青守候了38年。在汪鹤鸣牺牲40周年之际,他的家人在47团志愿委员会的协助下将墓迁回家乡北京。
  知青中英雄辈出。原1师3团30连机务排王树林,1974年被推荐进入清华大学,后任公安部装财局调研员,经常组织知青联谊深受敬重。2010年受命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不幸因公殉职,被公安部、民政部授予“人民公安卫士”和“革命烈士”称号。
  在这些照片中,有女知青在裱字画,男知青在做盆景,有的在建筑工地施工,有的在街上卖干粉皮。他们白手起家重新创业,奠基自己未来的前程,更有不少北京知青如饥似渴地学习,要把损失青春时间追回来。
  2师17团(汤原农场)一首题名《拉钩》的小诗让我潸然泪下。展板前言说,通过展览我们高兴地统计出,我团有423对结缘黑土地牵手走过半生的战友。让我们真诚地祝福他们,并把这首浪漫的小诗送给他们。“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诗的下方,是一把竹藤摇椅和一排老知青的合影。没有现代流行歌曲声嘶力竭的呐喊,没有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肉麻;小诗语言平实无华,如潺潺山泉清澈自然,又像醇香厚重的陈年老酒,让过来人细细品味它绵长的余韵,诠释着人生与爱情的真谛。权威部门统计过,就一单位而言,兵团知青结合率是社会最高的,而离婚率又是至今最低的。我想,曾经共患难大约是重要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5: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mym 发表于 2013-6-15 12:53
图片展上外孙女从照片上找到了姥姥和妈妈,小柳抓住瞬间,定格在照片上.

    90年女儿就随我们参加知 ...

   特别想让儿孙们知道了解我们的知青经历,看到这个群体的现况。

我们也留个影

我们也留个影

   你们照完了我再照

你们照集体像不带我玩

你们照集体像不带我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01: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老和木子李的接班人培养起来了。
联想起俺们哈尔滨开创的一出戏:三代人的脚印---革命自由后来银---红灯记。
对接班人是不是还要来点传统教育?
马老那张贴了胡子的老照片之歌:新缮的房、雪白的墙......?

200319oam0cejjyes0yi4m.jpg
还有那“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大白话之歌?
最好整点实在的,挖点野菜拌点豆腐渣不加盐不加糖,尝尝呗,网上能下载忆苦饭之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1: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知青活动照片在名山农场展出
1
    近日,笔者在名山农场名华园知青活动宣传栏处看到,一群年过半百、两鬓斑白的前辈们在知青活动宣传栏处驻足观看,表情激动,遂走近究其缘由,原来这些长辈们在农场措资筹建的知青活动宣传长廊上看到了曾经的同事、战友及老领导的身影,不由得忆起当年知青上山下乡活动热潮的残缺印记,感慨万千。

   
据了解,自名山农场(原二师十二团)知青返城后,无时不刻不在关心、关注着第二故乡名山农场的全面发展,为农场学校捐赠爱心书籍、为贫困学生重新走进学府打造便利条件、为农场的全面发展建言献策等等事例不胜枚举,是因为有一种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知青情节在他们心中徘徊。近年来,该场的各地知青通过创办联谊会为媒介制作了七块展板,以88张主题为“纪念”“感念”“执念”的图片将他们返城后真情记录反馈给农场的父老乡亲,因为他们的青春也曾在这里绽放。(罗永占杨熙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17 13:28 , Processed in 0.0478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