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785|回复: 5

“难产”的悉尼歌剧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0 08: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石予民 于 2013-6-20 08:51 编辑

                                 “难产”的悉尼歌剧院


从澳大利亚回来不久,看到BBC制作的80集环球风光片,挑了澳大利亚的看了看。主持人又把我带到了悉尼歌剧院。他从大门走进剧院,说道,里面的风格和外部“很不搭调”。联想起导游的介绍和网上查到的资料,“不搭调”的后面,有多少曲折的故事和经历。
    悉尼歌剧院的提议最早是在1947年。在那之前,悉尼的歌剧、音乐会等大型演出都假座市政厅。音乐界的人士对市政厅的规模、音响效果、灯光舞美等越来越不满意,提议建一座专业的歌剧院。又经过数年的准备,
1954年12月30日,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做出一项决定,成立一个五人委员会负责筹建歌剧院。1955年9月,新南威尔士州总理宣布举行一次全世界范围的歌剧院建筑设计竞赛。这次竞赛,收到了美国、法国、英国、西德、日本等32个国家的233位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图纸。1956年,丹麦37岁的年轻建筑设计师约翰•伍重(1918—2008)虽然对远在天边的悉尼根本一无所知,但是凭着从小生活在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他完成了这一设计方案,按他后来的解释,他的设计理念既非风帆,也不是贝壳,而是切开的橘子瓣,不过他对前两个比喻也非常满意。但是,约恩•伍重的方案由于是草图,最初遭到了淘汰。晚到悉尼的评选团专家之一,芬兰籍美国建筑师埃洛•沙里宁,看完方案后问道,不是233份吗,怎么少了一份?提出要看所有的方案,工作人员从废纸堆中翻出伍重的方案草图。埃洛•沙里宁看到这个方案后,欣喜若狂,并力排众议,在评委间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游说工作,最终确立了其优胜地位。 
    1957年1月29日,悉尼N•S•W艺术馆大厅里,记者云集,评委会庄严宣布:约翰•伍重的方案击败所有232个竞争对手,获得第一名,并得到了5,000元的奖金。。设计方案一经公布,人们都为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超俗脱群的设计而折服了。1973年10月落成揭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前来剪彩。澳大利亚政府不止一次向伍重发出邀请,还把英国女王抬了出来。但伍重始终婉拒,到底没去,而是派了他的儿子去参加。进入新世纪,歌剧院修整,澳大利亚政府又郑重地请伍重来指导,他仍然不为所动,而是派了他的孙子带着相关图纸资料前往悉尼,他孙子和他儿子一样,都是建筑师,能胜任此项工作。
    设计方案确定后,伍重于1957年访问了悉尼,帮助监督该项目。1963年2月,他将他的工作室搬到了悉尼。伍重坚持高标准,按既定的设计要求施工,他从瑞典采购的外墙贴面砖,从1973年竣工以后从未破损更换,甚至没有进行过一次人工清洗,始终洁净如新,夺人眼球。当然这和悉尼清新的空气有关,当地PM2.5经常为零,超过20 就算严重污染。一场阵雨,就是一次彻底的清洗,包括路上疾驶的汽车。
    当时保守的澳洲自由党面对经费短缺、工程延迟以及选举的压力,在积欠建筑师设计费之余,胁迫伍重交出设计权、离开澳洲。原想以撤换建筑师而缩短工程、减少开支。到了1973年,伍重走后7年悉尼歌剧院终于完成时,却造成了更大的超支与延迟。悉尼歌剧院从方案选定到最后完成,经历了17年(1956——1973),工程造价从原来预算的700多万美元一再追加,直至最终的1.2亿美元,是原先预算的十多倍。更令人扼腕的是,由伍重所亲自完成的主体结构与屋顶外观在完成近50年后依然耀眼夺目,而由他人所“高价”完成的室内设计却倒像一个过气星级酒店的陈设。再加上差强人意的舞台声学效果,难怪有人戏称悉尼歌剧院外部是全世界最美的歌剧院之一,而内部是全世界最糟的建筑之一。我作为外行和匆匆浏览的过客,难以理解行家的以上点评。因时间有限,我们只到了歌剧院的左侧,没到伸进海湾、观景效果最佳位置的正面。进左侧大门瞜了一眼,右手是商品部和厕所,左手是大厅,正面上台阶进里面看看,一堵顶天立地的墙,装饰得跟巨型管风琴似的。大厅色调偏暗,高度较低,有点压抑,整个内部第一眼的感觉和外面反差太大,让人感到突兀,当然,也可能是侧门的缘故。我认为北京中国大剧院的外部内部设计还是比较协调的。当然这是外行的胡乱点评。
    伍重的“出走”是歌剧院本身最大的损失,也是澳洲和世界建筑史的损失。今日悉尼歌剧院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的建筑地标之一,绝大多数原因是其主体工程与外部表现。
伍重年轻时曾周游世界,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访问北京,梁思成先生陪他考察中国古建筑,还带回了两本《中国营造法式》。据他的朋友和儿孙介绍,悉尼歌剧院巨大的石头基座,就是受中国传统建筑筑于高台上的启发,伍重很欣赏中国古建筑。
    伍重的那张悉尼歌剧院草图并不是信手拈来碰运气的,而是绞尽脑汁才想出了这个标新立异的方案。 他分析,班尼朗半岛四面临空,这里的建筑不仅要有东南西北四个漂亮的立面,绝不能出现难看的背面。而且还应有从上面(铁桥,高楼或飞机上)看下来的第五个立面——屋面的造型。倘若采用一般歌剧院的形式,则无法避免在舞台上方设置一个方方正正,沉重封闭的舞台台箱,并且突出于整个剧院最高处。处在美丽的班尼朗半岛上的歌剧院应该优雅多姿。所以他为未来的歌剧院设计了三组既像贝壳又像白帆的屋顶,并加上一个巨大的石头基座以抬高建筑物和占领空间。这就是那个用笔粗绘的薄壳屋顶和石头基座的由来。门前大台阶宽90米,桃红色花岗石铺面。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室外水泥阶梯。
约翰•伍重2003年获得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里茨克建筑奖”。评委们认为,伍重当年远远超越同时代人们的创造性造就了他不可磨灭的建筑和艺术成就。
    1978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授予伍重金质奖章,以表彰他的杰出创造。伍重感慨的说,是奖章治愈了他“悉尼悲剧”的创伤。但终其一生,伍重始终没有亲眼看看自己最杰出的作品——悉尼歌剧院,真是个倔老头。在建筑界,这样的案例恐怕绝无仅有。
                        石予民(2013.6.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1 02: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我们的国家歌剧院有没有这样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07: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6-21 02:05
不知我们的国家歌剧院有没有这样的“故事”?

    多谢念胜四次跟帖,恕不一一致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1 16: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予民 发表于 2013-6-21 07:57
多谢念胜四次跟帖,恕不一一致谢了。

    欣赏你的游记和摄影大作,比参与“吵架”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2 10: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予民大哥澳大利亚之行的系列照片和文字真好!我在2000年春天也去过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黄金海岸、布里斯班、堪培拉等城市。十三年过去了,今天浏览予民大哥的精彩的文字和照片,让我有了旧地重游的亲切之感。澳洲是个美丽的地方,随着大哥的脚步,我寻找着自己昔日的足迹。那时我们还没有数码相机,现在我用手机把翻拍几张在澳大利亚的旧照片,附在予民大哥相关的帖子后,作为助兴和凑趣。


下图为当年我参观悉尼歌剧院后在椅子上小息

IMG_1421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22: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产背景,曲折经历,建筑成就,不可磨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9 15:52 , Processed in 0.0313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