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461|回复: 7

八连回乡报告(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3 20: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八连回乡团的报告(三)
谢肇祥
   27日上午八点四十五分,在包日明部长、陈明友局长热切欢送下,宇通黑AC2957大巴慢慢驶离了宝泉岭宾馆。此时,大巴内的所有回乡团战士已开始逐渐兴奋起来,二只眼睛不断注视着前方,尽量把四十多年前走过的这条路联系起来,回忆和收索过去熟悉的点点滴滴。“快看!这就是梧桐河!以前我们在这要接受边防站的身份检查,没有边境通行证的要统统下去!”我拿着手提电喇叭开始起嚷嚷,俨然像这旅游车上的导游一般。“这条是嘟噜河。”“再往前看,翻过前面那个高岗的拐弯处,下去的那个笔直的下坡,就是当年北大荒各农场喜获丰收,解放牌卡车装满丰收小麦的麻袋排成一溜那张照片的拍摄地。大家还记得吗?这张照片刊登在当时的《兵团战士报》,以后《黑龙江日报》又转载同样的报道呢。”大巴开得飞快,转眼进入共青农场(即过去的青年农场)地界,再接下来进入萝北县境内,凤翔镇到了。凤翔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除了原先的单一大道(直通鹤岗和名山的),现在已经成了四纵八横条条大道通罗马了。马路两旁高楼林立,楼房接踵。商店成片,酒楼尽显。八连的原小学校长吴宝钜现就住在凤翔,路过凤翔,能不拜访一下?于是八连的所有,包括编外的统统下车。由于人太多,只能团长带领副指导员陈晓佳,李祖山以及当年的老师蔡为华、李沛基、大内总管王伯君等上楼看望慰问。担心老校长多年没见的过分激动,一阵热烈的握手寒暄,简单了解老校长生活与健康情况之后,便匆匆告别。有道是:披星戴月一支粉笔谱春秋名扬名山,呕心沥血三尺讲台铸师魂桃李芳。李沛基老师上车后眼圈还红红的呢。
   离开凤翔,继续往东北方向走高速。原来这条鹤名高速为了拉直,绕道萝北县城凤翔,使县城交通不受拥堵,按现在的话说是走外环了。大巴还过原来的朝鲜屯,走我们原来每一、二年来不是回家探亲就是就地服役才能走的这条三级国防公路。不到十分钟,远远处就看见原来是个直角拐弯地方——石灰窑了。现在的石灰窑已破落不堪,原先的山头已几乎要削平了,路也不是直角而是一个斜弯,丝毫不影响车速疾行。咦!前面怎么出现一个类似牌坊的建筑?车到跟前才明白这是一个收费口,名山站。得,留下买路钱吧!至此,预示着马上要进入名山农场地界了。可能是老天有眼,也许是公路部门有招,为了让我们能好好看看家乡的一草一木,居然设置了限速60公里的标志,真是谢谢啊!我们呢,车速的缓慢却反而加速了我们的心跳,一种热盼已久望穿双眼的亢奋骤然升起,晓佳指导员兴奋的像孩子似的带领大家哼起了“鬼子进村”的小调,哈哈哈……。
   过了小山屯(原先的名山农场六队、兵团时期的二连),一块刻有“名山农场”四个大字的巨石,立马夺去了大家的眼球,到了,到了!在通往原四连的小道现已拓宽成标准的省级公路的路口,名山农场宣传部罗永占部长和民政局朱尊文局长早已恭候在此,代表农场欢迎我们的到来。先简单拍个照留个念吧,想要光线好一点,下午再好好来拍吧,在大哥葛长根提议,大巴在农场二辆“轿子”的开导引领下,浩浩荡荡向名山农场新场部进发。
   回乡团的指挥部设在名山宾馆的二楼,为保存整个团的“实力”,其余的化整为零,分散居住在各乡亲们的驿站馆舍,大内总管王伯君负责调度与联络。
   中午,名山农场在名山宾馆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宴会大厅悬挂着“热烈欢迎上海知青回第二故乡”的通栏横幅,这是为我们来而新近制作的。叶淑华场长、楚卫国书记以及其他几位副场长副书记,罗永占部长、朱尊文局长等出席。在热烈的掌声中,叶场长和楚书记分别代表农场致欢迎词,热烈欢迎我们上海知青回第二故乡,并希望我们常回家看看。葛大哥仍然作为团长兼政委周慕俊的发言人向农场致答谢词,感谢农场几十年来对知青一如既往的眷顾和厚望,感谢农场对知青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农场的父老乡亲对我们知青的关怀与偏爱。还是一句话:谢谢农场的领导!谢谢农场的父老乡亲!谢谢大家!宴会在一片愉快的祝酒声中圆满结束。
   接指挥部指令稍事休息后,下午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向曾经生活、战斗、以及初恋过的八连开进。当路过路边的小树林时,所有的都惊呼起来。这是我们八连的象征啊。车上的气氛顿时要将大巴的车顶掀翻,晓佳又兴奋的带头唱了起来:“八连好,好八连!.....”祖山这时发话了:同志们啊,你们现在可以老老实实交代了,在这片小树林里,谁和谁在这里幽会,怎么幽会的?有几次?不老实交代我可要抖落出来啦!哈哈!哈哈! ......笑声笑脸早就荡涤了疲倦和酒气,十足的精气神此时能把八连的八匹马唬得往后退。下车快看看吧,连部在哪?大宿舍在哪?呼啦一声,只见一个高个,穿着杏黄色T恤的壮士旁若无人地直往北边的小道走去,那是谁?我眼尖啊,一看马上心领神会,原来是俺们的团长,他在找马号牛号呢,在寻找当初初恋的感觉,圆梦哩! 哇,好一阵激动呵。理解啊,理解万岁!在场院的上空,“哗、哗、哗”的一声,一架直升飞机腾空而起,满载着农药洒向万亩良田。不得了啊,想想我们在的时候也做过这样的梦,纯当做做梦而已,如今还真的成了现实。不得不赞叹祖国的强盛,科学的发达啊。难舍难分,一步三回头之后,我们的宇通黑AC2957向老团部方向,经十一连再往东向十四连挺进。回头再去老团部也不迟。
   十四连是俺的连队,不管咋样,在那呆了一年九个月多多少少感情甚笃。2008年已经去过一回,想想还会有多大变化呢?当车经过原水利队高岗下坡的一条干渠时,我兴奋地叫了起来,那年我在这里遇到了一头狼。八连战友齐刷刷地眼光望着我,简单把遇险的情景告知,说若欲知详情你们可以去看《岁月名山》一书,那里有我的记载。十四连还是原来的样,几乎没变。变的就是人口稀少,空房增多,都往新场部聚集,不是城镇化了吗。好,十四连就暂且不表了,说老团部吧。
   老团部是我们所有知青难以割舍的地方。回访第二故乡不去老团部,就像到了北京不去长城非好汉那样,是不可或缺和难以忘怀,不去要留遗憾的一样。想当初不管是1968年9月去的,还是1969年6月和1970年5月去的,都在老团部集中,然后开始分配到各连的。一种说不出来的亲情感会不经意的油然而生。然而,当我们一走进那翻着泥浆、车轱辘压出的二股轮道时,酸楚的感觉顿时写满了每个人的脸颊,怎么会这么样呢?难道这里是世外桃源还是沦陷于敌占区?现今的农场难道不闻不问吗?这里有没有领导啊?当看到原来的名山农场旧场部机关时,心情完全凉了半截,野草纵生,破壁四徒,屋如七星,断壁残墙,除了没有火烧的印痕,活脱脱一个现今的“圆明园”,好好凄惨呵!假如你是在这里住过呆过的,静静地在这里多望几眼,二分钟之内眼珠子不涩润,我谢字倒着写!
   再脚高脚低一路泥水往江边走去时,江边的模样已大大变样,可能是江水偏高,江堤已非原始的沙滩鹅卵石组成,水泥砌块垒码的倒是有模有样,昔日的挑煤场所早已荡然无存,但过去没有见到过的垂钓,现在却趋之若鹜。大家摆好各自pose,合了一张集体照后便匆匆离去。总之,都是那个刚才看到的“圆明园”给闹的,心情不好。
   晚上,八连的各界父老乡亲在名山农场新场部竹火情酒家举行欢迎我们的盛大宴会。凡是是八连的或是八连沾亲带故的,只要是能走的动,能说话张嘴的都来了。那个场面热闹啊,只急的周边小饭馆都往这边瞅,捡个漏网啥的心情也算平衡点。八连的四任队长队副都来了,张学军、李吉祥、王克习、王维常、张宪平等等,我有的都记不住名字了,反正该来的都来了。好家伙,也不知道哪一位提供的,把珍藏十年的北大荒60度白酒都拿出来了。当年的价格如今已翻了二、三十倍了,这玩意现在已是稀世珍品,一瓶难求了。曾在八连担任副连长的陆忠荣,见到乡亲们如此盛情,酒兴大发。豪爽的性格与公安的酒量,为表示衷心的感谢,频频举杯,淋漓痛快,足有七八两下肚不足为怪哩。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2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肇祥的报告太能调动情绪了,看得我心潮澎湃,眼含热泪。真悔没能跟你们一起回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23: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名山来人讲,十年前的军川白北大荒酒,现在价值上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0: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13-8-13 23:04
据名山来人讲,十年前的军川白北大荒酒,现在价值上千了。

我们喝的不是后来的军川白43度的,而是最早的那种北大荒60度白酒,那才叫一个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4 18: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肇祥的报告太好了北大荒仿佛也就在眼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13: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董佳元 发表于 2013-8-14 18:19
谢肇祥的报告太好了北大荒仿佛也就在眼前。

谢谢佳元!
如若真的是有这样效果,去北大荒就省去旅游车费银子啦!哈哈!
实不敢当也!
谢谢鼓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5 15: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老团部的反差真是太大了,如笔者所言:除了没有火烧的痕迹,活脱脱一个现今的“圆明园”。我和笔者有同感,回名山时也去过一次,因为那里真是我们知青难以割舍、忘怀的地方。看到老团部的萧条冷落叫人心里发凉。希望农场的领导们不要遗忘老团部,不求建设的如新团那样繁华时尚,也不能残壁断垣无人问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2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天里的小雨 发表于 2013-8-25 15:47
新老团部的反差真是太大了,如笔者所言:除了没有火烧的痕迹,活脱脱一个现今的“圆明园”。我和笔者 ...

    老团部的凄惨实在让人受不了,想当初的辉煌和如今的萧条,真不知那些曾开发建设的老人们有何感慨?那些长眠于名山脚下的“开场元勋”会有很好的安息?
    曾不止一次听说有巨商看中了老团部,要将那里开发成木业基地、旅游点、影视拍摄地啊等,可都雷声大雨点没,打了水漂。是地理环境不好,还是人文不畅,是根本没人关心还是关心不到位?一切一切都是谜啊。难道真要让老团部自生自灭吗?呜呼!但愿这不是杞人忧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9 13:31 , Processed in 0.02532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