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走进宁夏(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9: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显庆 发表于 2013-12-14 19:06
我在国荣的“脑海”边捡拾美丽的“贝壳”。几乎他所有的游记我都复制收藏了,因为它们令我感动。
闲下来 ...

   显庆大哥的鼓励总让我感动,大哥过奖了,我不胜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小老杨 发表于 2013-12-14 22:38
国荣老师用他那支带着灵气的笔,带我们一起走进宁夏,走进神秘的西夏王朝,走进美丽的塞上江南,厚重的历 ...

   十分感谢杨捷兄的关注与鼓励!愉快的宁夏之行让我难忘,陆续写下旅途见闻与荒友分享,我也重温了一遍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9: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9-9-14 07:05 编辑

                                            (五)

  宁夏旅游时,我到过贺兰山脚下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所见所闻弥久难忘。与国内其它影视拍摄基地不同,那儿原为西部荒漠废弃的明代两个古堡,以其古朴、荒凉、原始、粗犷的独特面貌,成了最理想的以中国西部为背景的影视片拍摄场所,被影视界人士称为“中国一绝”。影视城创意布设,特别注意保持镇北堡的原生态,它本来就是残破的古堡,就让它继续以其残破的面貌展示给众人。需要维修的地方,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宁夏固原地区在文革中拆毁了明代的城墙,城砖全部流落到老百姓家里盖院墙砌猪圈用了。于是就从老百姓手里一一收购回来,用明朝的砖修清朝的城,不仅“修旧如旧”,简直比“旧”还要旧。为了保持镇北堡原来的地貌,在游客游览的三百多亩面积的范围内,上水、下水、电力、暖气、通讯设备等线路,全部埋入地下,地下铺设的各种管线纵横交错有八千多米。一百多处景点内部都有现代设施,但外观上游客看不见一点现代的痕迹。一些现代化的东西都以“金玉其内,败絮其外”的原则呈现:古堡围墙用酸枣刺圈着,门前的柱子是仿西夏陵的土柱,大门用未经加工的原木拼装,而厕所外观是一座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展厅的外部则干脆用黄泥涂饰。柴草堆靠着土墙,黄土路上的一两堆羊屎、马粪,挥鞭揽羊的牧人,会给你形象地诠释“本色”与“自然”。影视一条街上有茶馆、店铺、小庙等极具西北风俗的景观,展厅内则展示了大量服装道具以及在此拍片时的剧照,对游客很有吸引力。

  徜徉镇北堡西部影城,我不仅被其呈现的荒凉、粗犷、古朴的风光所吸,而且对与影城有关的许多故事更感兴趣。说起镇北堡不能不提影视城创始人,写过《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的著名作家张贤亮,是他改变了这个地方的命运。他与镇北堡的关系充满传奇色彩。张贤亮1954年十八岁时在北京上高中,因出身“官僚资产阶级家庭”,又属于“关、管、斗、杀”分子的子女,毕业前夕,学校就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开除。1954年,北京开始建设“新北京”,首先是要把北京市里无业的、待业的、在旧中国体制内做过小官吏的市民逐步清除出去。张贤亮是被迁移的对象。1955年7月他携老母弱妹与一千多人一批,先乘火车到包头,再转乘大卡车长途跋涉了三天,才到当时称为甘肃省银川专区贺兰县的一处黄河边的农村。1959年2月,宁夏从甘肃省划出单列为回族自治区的时,张贤亮已成了《人民日报》点过名的“右派分子”,开始了在农场长达22年的劳改生活。1961年12月,张贤亮第一次劳改释放,分配到银川市郊的南梁农场当农工。第二年春,为了买盐,他打听到有一个叫“镇北堡”的地方有集市,于是就在一个难得的假日去镇北堡赶集。那时,镇北堡方圆数十里是一望无际的荒滩。没有树,没有房屋,没有庄稼,他从南梁农场到镇北堡,走在荒无人迹的沙滩上。大约走了三十里地,眼前一亮,两座土筑的城堡废墟突兀地矗立在面前。土筑的城墙和荒原同样是黄色的,但因它上面没长草,虽然墙面凹凸不平却显得异常光滑,就像沐浴后从这片沙滩中一下子早冒出地面,在温暖的冬日阳光下显得金碧辉煌。镇北堡给他的第一印象是震撼,它显现出一股黄土地的生命力,一种衰而不败、破而不残的雄伟气势。于是镇北堡的深刻印象在张贤亮的脑海中萦绕不去,觉得它巍然挺拔在一片荒原上,背后衬托着碧空白云,那种残破而不失雄伟的气势是一幅优美的画面,特别有着银幕上的审美价值。1980年他平反后分配到宁夏文联工作,恰巧广西电影厂的导演张军钊要拍根据郭小川长诗改编的电影《一个和八个》,摄制组从陕北采景一路跋涉到宁夏,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到银川,他们请宁夏文联的干部协助他们找。文联干部也不清楚宁夏境内有什么古城堡,想起张贤亮刚从农村来,就向他打听。张贤亮就把镇北堡介绍给文联干部,叫人领摄制组去看。这一看,就看上了。《一个和八个》是镇北堡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后来被电影评论家评为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开山作,是所谓新时期电影的经典之一。谁也想不到中国当代明星竟一个个冉冉地从这座城堡的废墟中升起。当年电影学院的学生陈道明现在已成了“国际影星”,陶泽如也是“大腕”了,而张艺谋那时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摄影师。从此,镇北堡与电影电视结缘。谢晋的《牧马人》、《老人与狗》,滕文骥的《黄河谣》、《征服者》、陈凯歌的《边走边唱》、张艺谋的《红高粱》、冯小刚的《红河谷》、《黄河绝恋》、黄建新的《五魁》、《关中刀客》、何平的《双旗镇刀客》等等,还有许许多多有的在大陆放映,有的没在大陆放映的港台影视剧组千里迢迢跑来取景,包括几乎囊括了港台“影帝影后”、由著名导演汪家卫执导的《东毒西邪》,都要来镇北堡。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应是刘镇伟、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上下两集《仙履奇缘》和《月光宝盒》,现已被称为“二十世纪后现代的经典”。第一部到中国来拍摄的韩剧,也是以镇北堡为背景的。那部电视连续剧叫《战争与爱》,没在大陆电视台播放。这里顺便说件《大话西游》的轶事,著名导演刘镇伟来镇北堡拍《大话西游》时,没有像大陆导演那样有个已完成的剧本,只有一个提纲。到了镇北堡正式拍摄时,刘镇伟看到这个景好,就临时调动周星驰、朱茵、莫文蔚、吴孟达等演员“加一场”,后来被他看上的景非常多,就“加”个没完了。本来只计划拍一部的变成了两部。可见这座古堡废墟对艺术家的吸引力。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电影就是从镇北堡登上国际影坛的。从上面列举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有许多影星就是在这里开始他们的从影生涯后进入“国际级”的。在这里,朱时茂和丛姗脱颖而出,姜文穿着大档裤抻手摘走了“百花奖”的桂冠,巩俐坐着“我奶奶”的轿子颠进了世界的行列,喜剧明星葛优也首先在这里亮相,陈道明、周里京、谢添、刘晓庆、斯琴高娃、林青霞、王馥荔、周星驰、张世、王玉梅、赵雅芝等影视明星都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足迹。镇北堡也因他们而获得了“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称誉。难怪,人们称这里为“东方好莱坞”。

  镇北堡住户世代受穷,老子放羊,儿子放羊,孙子还放羊,建设镇北堡西部影城妥善地安置了他们,改善了牧民的生活生产条件,这儿也变得热闹起来。今天的镇北堡已经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外来游客的计量器,银川市一年来了多少外地人,从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游客量就能统计出来。来宁夏视察的国家领导人、省部级官员和名人都要到此一游,曾留下题词或签名。我看到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孙家正题的一句话:“真好玩!”他的话是给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最好褒奖扬。一座荒凉的土城堡废墟为何能让人感到“好玩”?我从影城令人称道的经营理念与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中找到了答案,并在听取相关介绍中获得了许多新鲜有趣的知识,感到很有收获。目前国内有许多影城,可以说是专题影视城,如“唐城”、“宋城”、“三国城”、“水浒城”、“东周列国城”等等,都是聘请仿古建筑专家修造的宫廷或街市建筑,看起来堂皇,却有极大的制约性。仿古建筑师不懂电影电视特殊的视觉形象的要求,隔行如隔山,而镇北堡西部影城所有的建筑都是电影美工师专为拍摄电影电视精心设计的。也许这里的一座座建筑不太符合建筑学原理,不符合历史真实,却能够多角度、多方位的利用来拍摄影视片。在一个场景中稍稍移动一下摄影机,就能像万花筒似的在银幕上展现出全然不同的画面。镇北堡西部影城适用于从古到今的民间场景,制约性比其他影视城小得多。如电影《红高粱》中那座高耸在破墙上的“月亮门”,曾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可见张艺谋对它非常欣赏。“月亮门”旁边插着“十八里缸”的酒幌子,的确会让观众产生一种莫名的美感,如今它几乎成了一个经典的电影画面,那么“月亮门”没有残破前究竟是个什么门呢?它既不是城门也不是房门,更不是窑洞门,其实它什么也不是,就是一个银幕的优美视觉造型。这种造型是仿古建筑师想象不出来的。还有台湾电视连续剧《新龙门客栈》中的“龙门客栈”,整个一层大厅没有窗户,二层的窗户小得像碉堡的一排枪眼,这种房子根本不适于住家,更别说开客栈了,然而正是这种造型突出了剧情需要的神秘性与诡谲性,难怪《新龙门客栈》片头片尾反复出现它的身影。电影《五魁》中的“土匪楼”也是如此,前面一条“护城河”,房屋的一楼仍然没有窗户,既像楼房又像碉堡,这才显示出剧情需要的怪异气氛。还有一处破破烂烂的“豆腐房”,竟连续被四部电影电视导演选中,进入镜头。诸如此类的建筑物,在镇北堡西部影城中比比皆是。当然,摄制组搭建的场景都很简陋,有很多可以说“纸糊的”。等拍摄完走了以后,可以利用的,他们就进一步加工,没有利用价值的就拆掉,腾出场地供下一个剧组使用。进一步加工并非是简单的加固,而是在剧组搭制的场景中加入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譬如张艺谋的《红高粱》里有处“酒作坊”,那本来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凑合起来的棚子,他们在加固完善的同时,就在这里展示出古代烧酒工艺的整个流程。滕文骥的《黄河谣》留下座“铁匠营”,他们也在那里再现了古代打铁的工艺。由陈虹、马锦涛主演的香港电视连续剧《新龙门客栈》留下一处“赌坊”,他们就搜集了所能收购到的中国古代赌具在里面集中展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起步早,才能花较低的价钱从山西、陕西、北京、山东各地搜集来明清时代的老家具、老门窗、老雕刻、老戏台、老私塾、老的烧酒器具、纺织工具来一一替换影视美工设计搭制的布景片及道具。让镇北堡西部影城内充满了真正的古董。现在,城堡内四处摆放着二十七口口径一公尺以上的大“太平缸”,即古代灭火用具,都是明朝嘉靖三年(1554)铸造的铁铸缸,与著名的清官海瑞同期。不止搜集保存了许多物质文化遗产,还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引进来:拉洋片、皮影戏、旧式婚礼以及各种古代制造业的工艺。进了古堡,还会听见中国其他地方已经消失了的各种叫卖声。影城内除“明城”、“清城”外,还有“老银川一条街”,在全国城市同质化、同面目的今天,在这里看到早已消失了的银川旧貌,会让人感到瞬间沧海桑田的巨变。也就是说,镇北堡西部影城已不仅是一处供影视剧组拍摄影视片的基地,更是一座古代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的“另类”博物馆。所谓“另类”就在于城里陈列的瓜果桃李,以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等等所有道具都可以让游客玩,要织一段土布也行,想亲自操作毡也可以。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了“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进了镇北堡,恍若通过了一段时光隧道进入到另一个时代,让人在旅游中增长历史知识,在玩耍中体验古人生活。在离开镇北堡堡西部影城的时候,我回眸影城入口处那名为“知之门”的高大牌楼,门的两边镌刻着的张贤亮先生手书的对联:“旅游长知识,行走即读书”。不禁深有感触,这一进一出,精神上仿佛受到了一次历史文化的浸润。我想,也许因为镇北堡西部影城从一种参观型的旅游景区悄悄转变为体验型的游乐景区,所以它才“好玩”。正如张贤亮先生所言: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现代化,镇北堡却越来越复古。镇北堡的文化价值、都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升值。作为一个主题公园,它将会越来越“好玩”!

DSC01640.JPG
镇北堡西部影城入口

DSC01695.JPG
古堡城墙

DSC01713.JPG
客栈场景

DSC00568.JPG
农舍场景

DSC01670.JPG
古战场景地

DSC01664.JPG
农舍场景

DSC01655.JPG
老银川街上旅店场景

DSC01729.JPG
老屋场景

DSC01651.JPG
集市场景

DSC00574.JPG
在影城我看见剧组在拍电影

DSC00582.JPG
兵器道具


   游玩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时间虽短,但愉快难忘。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1: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游记篇写镇北堡西部影城,就将镇北堡的“堡”字读音给荒友们介绍一下吧。“堡”有三种读音,一是bǎo(保) ,意思是土筑的小城,“据险筑堡以自固”,即边防戍塞;一是bǔ ,常用为地名;又念pù ,与“铺”相通,本为“驿站”,也用为地名。镇北堡原是边防戍塞,“堡”应念“保”,但辛亥革命后清兵作鸟兽散,城堡的防御功能完全丧失,很快被周边老百姓占据,军事要塞民用化了,天长日久,堡垒的“堡”也就逐渐念成了作为地名的“bǔ”。所以宁夏人都知道“镇北堡(bǔ)西部影城”,如果叫出租车说到“镇北堡(bǎo)”,司机就知道你是外地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4: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12-18 11:03
此游记篇写镇北堡西部影城,就将镇北堡的“堡”字读音给荒友们介绍一下吧。“堡”有三种读音,一是bǎo( ...

王老师把我领进了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宁夏,看来宁夏将列入我的旅游项目了,到时再请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09: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震玉 发表于 2013-12-18 14:01
王老师把我领进了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宁夏,看来宁夏将列入我的旅游项目了,到时再请教。

  谢谢邵震玉的关注,喜欢旅游的你,如果有机会到宁夏去看看,一定会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2: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9-9-14 07:06 编辑

                                       (六)

  宁夏之行,让我认识了平生从未见过的一种十分奇特、绝妙的“画”——岩画。
  岩画是远古人类遗留下来的,凿刻和彩绘在岩石上的图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凝固在岩石上的一部巨大的史诗。贺兰山是我国农耕民族和猎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历史上曾有猃狁、姜戌、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吐蕃、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狩猎放牧,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多民族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贺兰山东麓诸山口的山壁和山前岩石上,发现了大量的原始先民用石器或金属工具磨刻而成的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

  我在贺兰山的石头上第一次看到了岩画,那里两边山势陡峭,巍峨挺拔,怪石嶙峋,山巅沟畔时有云雾缭绕。我发现岩画有的刻在山崖的峭壁上,有的刻在卧石的平面上。有多种多样的人面像,几乎占全部岩刻的三分之二,形象怪诞,面目各异,这些图像有着明显的威慑作用,是先民们宗教崇拜。有数幅描绘牧猎场面的岩画,内容很是丰富,人物、动物、植物、符号等形象都出现较多,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游牧民族的生活场面。


DSC01850.JPG


DSC01801.JPG
刻在贺兰山石头上的岩画


    在一块高2米多,宽4米多的斜向石面上,我看到凿刻着20多幅人面像,造型不同,神态各异,呈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


DSC01847.JPG
岩石上的人面像

  
  导游介绍说,贺兰山岩画总数已达2300多组、5000多幅,且内容丰富,非常密集。贺兰山岩画是中国北方系岩画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贺兰山岩画时间跨度大、文化内涵深厚、表现形式丰富、分布区域集中、很典型的是人面像岩画,它们是原始先民对心目中的神灵、图腾及各种崇拜对象附以人面形象制作而成的岩画。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神”岩画,它是贺兰山岩画的杰出代表,也是全世界人面岩画中的精品,反映了先民们对太阳及其图腾的崇拜。先民们把太阳神刻制在石壁上进行膜拜祭祀,以祈求摆脱黑暗和向往长久光明,是先民们最原始的崇拜之一。


1304467629hDerkjgF_s[1].jpg
贺兰山太阳神岩画

  为了再现和体验先民们对太阳神祭祀膜拜的过程,银川世界岩画馆前特地建立了太阳神广场,把太阳神岩画进行了一百倍放大,制作场景。


DSC01760.JPG
银川世界岩画馆前的太阳神广场


  我们参观了贺兰山下的银川世界岩画馆,这是中国唯一的岩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画博物馆。岩画馆分为世界岩画、中国岩画、贺兰山岩画等5个展厅,精选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岩画图录、拓片、照片、实物和复制品,共计547件。这些展品,集中展示了全世界30个国家、200多个岩画点的精彩内容。其中还有对世界和中国著名岩画专家及其研究成果的介绍。专家说,我们所知道的史前艺术品99% 是岩画岩画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作为文字产生前人类早期活动的遗迹,揭示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劳动样式,经济生活,精神追求和美学倾向,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拍摄了几幅馆内陈列的岩画照片,介绍给荒友们分享。

   
  下面是一副名为“狩猎图”的岩画,岩画场面宏大,动物大小有致,人物穿插期间,极具生活情趣。


DSC01782.JPG
岩画“狞猎图”

   有一幅岩画中主要描绘的是两只长颈鹿的形象,作者采用写实的手法,细腻、生动地刻绘了热带大陆的这种动物,使画面不仅具有浑厚的质感,而且具有华美的视觉感。这正是远古艺术家熟悉生活、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DSC01803.JPG
岩画“长颈鹿”


  我还看到一幅法国肖维洞窟岩画,画面描绘了野牛、野马、犀牛等几类大型动物形象。画面有重叠痕迹,动物形象主要以黑色线条来造型,为增加其体积感和逼真感而在一些部位进行反复涂绘,所绘动物虽然大多造型不太完整,但生动逼真的头部形象与技巧的构图给人造成完整的感觉。奔腾、拥挤的动物群令人感到震慑。动物们那野性、粗犷的个性特征几欲呼之即出。这正是原始艺术家心领神会它们特征的表现。


DSC01806.JPG
岩画“动物群”


  一幅西班牙东部地中海沿岸的拉文特岩画“群舞”颇有特色,描绘的是一群妇女舞蹈的情景上。她们穿着长长的衣裙,手牵丝带,迈着轻盈的脚步在整齐地舞动着。画面给人以沉静、韵律的美感。


DSC01807.JPG
岩画“群舞”

   还有一幅奇特的岩画,名字叫“精灵与其部族人物”,画面描绘的是精灵与其部族人物活动的场面,人物造型的典型的“X光风格”绘制。按照身份的高低,人物分为三组:最上面的是神通广大的男性精灵人物及其随从;中间是代表着母性与生育身份的女精灵人物;最下边站立着一列男女兼有的人物,大概为上边人物的部族,他们周围有游鱼的形象。


DSC01800.JPG
岩画“精灵与其部族人物”


  再来看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幅描述巫师的岩画,画面中一个双臂上举双腿蹲踞的蛙型人,方头方脑,好像一个外星人,但细看他头部左上方有一个符号是圆里面有一点,表现的是生殖崇拜中的男根女阴,而青蛙本身生殖能力极强,再看就会发现他有六根手指,在原始社会时期巫师都是由天生畸形或是身有残疾的人担任,表现天生有异能。


DSC01785.JPG
岩画“蛙形人”


  展馆工作人员介绍了
下面这幅男女妇孺混杂的岩画,他说岩画中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左侧有凶猛的野兽扑向人群,表示原始人类生存环境恶劣,唯有多生后代,才能延续部族繁衍。画面中男性生殖器夸张处理,有两个怀孕女性腹部外用接连不断的虚线条,表示要生出好多孩子。这幅岩画表现了远古先人对生殖崇拜。


DSC01830.JPG
有故事情节的岩画


  我徜徉于银川世界岩画馆,似乎是对世界岩画作了一次简略的巡礼,深感那是个史前人类的艺术长廊,所展示的是人类童年的画卷,每一幅岩画仿佛都是远古的呼唤。真可谓“岁月消语,唯山能言。”那些大山上的普通的石头,因岩画而让我们体验了“一瞥即成无限,走过就是永远”的感受。当我们凝视这些远古的岩画,就会觉得,不论它出自世界何方,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在我们地球上,石头曾被作为人类最早的画布和纸张,远古的先民用它来描绘和记录着人类最初故事。我满怀崇敬地漫步在岩画的长廊间,忽然感到那些无标题意义的岩画,宛若散落的百科全书插页和长篇小说章节,用极其相近的语言符号铭记着人类早期的烙印;犹如延展的叶脉,以非常相似的遗传密码,将铺天盖地的历史,通过群体组合意象或形象,存活于石质档案之中。只要你认真地用眼睛观察,认真地用心灵揣摩,你就能深刻理解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意大利的阿莫蒂教授一句话的含义:“岩画可以唤起我们对人类一致性的认识,并有可能去理解我们人类深刻的根。”
  宁夏之行,在雄浑的贺兰山我与古老的岩画相逢,增长了知识,获益
匪浅。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2 14: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12-17 19:23
(五)

  宁夏旅游时,我到过贺兰山脚下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所见所 ...

      《走进宁夏》的(三)、(四)、(五)篇,众多的旅游景点使我们目不暇接,阅后不得不惊叹宁夏这块土地的文化竟是如此独特、灿烂,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出乎我们的想像。(三)篇中记叙的庙和塔,我还未曾听说和见过,三教合一的庙和如此雄浑的塔群聚集在那儿,简直就像宗教的聚集地。从照片就看出其与众不同的雄伟恢宏,如若身临其境该是何等壮观!(四)篇展现的百鸟图栩栩如生,沙湖的美丽使人想起范仲淹“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词句,只是多了芦苇和沙丘。有了沙丘便有了雄伟和精致的沙雕,但毕竟是沙雕出来的,与冰雕一样,虽是艺术品,却耐不了长久。但显现了沙湖的特色,叫人大开眼界。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真是宁夏的一个旅游亮点,文中详尽的介绍不仅让读者了解影视城的由来,而且还解开了以往电影中的许多谜,以往看《红高粱》等影片总会发出“在哪儿找的破地方啊?”等疑问,看了本篇找到了答案。我认为从镇北堡升起的众多明星应该感谢这块苍老风化的土地,正是这片废墟给了他们表演创作的灵感,辉煌了他们的事业。《走进宁夏》,介绍的景点多,所叙事物引人入胜,真是“旅游长知识,行走即读书”啊!谢谢王老师!读了你的游记,我们闻到了你采拮的花香,分享了你的快乐和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2 14: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12-22 12:45
(六)

  宁夏之行,让我认识了平生从未见过的一种十分奇特、绝妙 ...

      据说岩画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是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记载和表达形式,手法大多是粗犷、现实的,后来先民们也利用岩画来表达思想和向往。你能在宁夏旅游中欣赏到古朴、原汁原味的岩画,真不虚此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2 17: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太阳神广场的现代建筑,在国内著名景点建有不少。有的让人产生画蛇添足、喧宾夺主之感。再者,我敢认定,这些建筑物的寿命不会比文物古迹长。难怪,王显庆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国内的假景点实在不敢恭维。
    张贤亮是个西北汉子,有能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3-29 13:14 , Processed in 0.03876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