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464|回复: 8

饿的两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9 22: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饿的两件事

偷鸡摸狗

    连队某领导有名言在先:“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两天不揍,偷鸡摸狗”。并非是对知青真“打”真“揍”,其意指严加管教。
    “偷鸡”,倒是记不起来,只要有老娘儿们站在男宿舍附近扯着嗓门骂人(上海人说话,骂朝天三门),就知道大概有鸡被偷了;“摸狗”真是有一回,在采石山上杀了一只猎狗。
    那时,吃不饱挨饿是常有的事。每人发一个盘子,一到点,食堂大门洞开,大家如离弦之箭,直奔那几个装食物的大铁盆。知青们常为多吃点儿吵架,甚至斗殴。有一上海知青,聪明绝顶,别人使劲地打捞,把盘子装得满满的,而他却装半盘子,很快吃完,又再去捞了满满一盘子。别人等一盘吃完,再来捞,就剩清水光汤了。从此处,也可见挨饿之一斑。
    回过头来再说捕杀那只猎狗之事。
    记得山下13团的连队里有个老职工,喜好打猎,他养了一只狼狗作为猎狗。那狗煞是高大肥壮,可是理想的果腹目标。
    那晚半夜,他们用食物把那狗引入食堂。门窗紧闭,用绳扣来套那狗,可费了一番周折,总算套住狗的脖子,往外一拖,往树上一挂一拉,就把那狗吊了起来,早早有人准备一碗水,待狗一张嘴,把水倒入,狗一呛而亡。又有人早准备了刀片剥皮,菜刀剁肉,洗净入锅。放上花椒、大料,不一会儿,香气袭人。大家美酒佳肴饱餐了一顿。当然,没有忘记,把狗皮、骨头找了个树林深处挖了坑给埋了。
    第二天,那老职工寻上山来,跪地大哭,破口大骂,无奈找不到证据,悻悻而归。但是,那老职工悲痛欲绝的样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悲哉,哀哉。

集体讨饭

    那年夏天,我随伐木队上山放排。我们坐的是行驶在黑龙江上的“大腰轮”客船,就像电影《甲午海战》中的战舰,依靠船尾的大轮子,“轰隆、轰隆”地转动,向前行进,而我们坐的客船的大轮子在两边的,所以,叫“腰轮”。
    途径某地,靠岸加水和食物等,忽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大帮年轻的男男女女,大约有四五十人。手里拿着锄头、扁担等各式工具,但都拿着吃饭的小盆。涌上船来,坐在饭厅里,“噼里啪啦”的敲打着桌子。不一会儿,船长出来:“每人一碗面条”。顿时,安静了下来,等待那盼望已久解决饥饿的面条到来。
    经攀谈,知道他们是到这里插队的宁波知青,每天天不亮起床,天黑收工,干十几个小时的农活,累个半死不说,还挣不了几个工分,而且,他们千里迢迢赶来接受再教育的“师傅们”,给他们是最少的工分,根本养活不了自己。也就是说,根本吃不饱。所以,不得不出此下策。
    平日里,每天派一人放出“观察哨”,一旦见到这种原始的“大腰轮”客船来到,就马上发出信号,就是远在天边的同胞也会赶过来,到这最原始的船上,做人类最原始的事情,就是争取这一碗救命的面条。
    他们刚上来时,是男青年在前,女青年在后;坐定后,面条上来,他们互相谦让,先让着女青年,在如此饥饿的年代,他们还能如此,真是教人感慨不已。
    他们诉说着自己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种种遭遇,他们见到我们,似乎见到了家人,似乎有天大的委屈,难解的艰辛。大家无不落泪,甚至有嚎啕大哭的。不知谁带头掏钱给他们,大家纷纷效仿,他们开始不收。我们说,大家都是知青,我们比你们好,还有一点工资(好像是每月37元),说了很多,他们才开始收下。我记得,我是倾囊中所有,大概仅有十多元钱,往一姑娘袋里一塞。她那眼睛里,有几分哀怨、有几分惊愕、有几分感激。
    老船长在一旁无言以对,只说了两遍:“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看上去真是要比我们小一些,也就十六、七八的样子。狼吞虎咽般地吃完一碗面条,有领头的向老船长说了声“谢谢”,就很有秩序地下了船。
    我们的船“轰隆、轰隆”地照样往我们的目的地慢慢地行进,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像黑龙江水久久不能平静。
    想必他们早已返城,早已成家立业了。想必他们现在的日子好过了,至少不会挨饿了。
    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2008年8月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9 23: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念胜的文章有些感叹,返城后我才知道这些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30 07: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念胜兄饿还有上山两件事写的好。工程一连我在山上呆了四个月亲有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2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念胜 于 2013-4-5 20:59 编辑
沙漠驼铃 发表于 2013-3-30 07:20
念胜兄饿还有上山两件事写的好。工程一连我在山上呆了四个月亲有体会

    你在十三连,怎么会在那个鬼地方“呆了四个月”?那可不是人呆的地方,不是人干的活!
   有机会我到京,见面聊,我请你喝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5 23: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念胜兄:在下理解你撰文的本意,更与你同感。
    同样是经历了下乡运动,兵团知青称之磨难,插队知青认为是苦难;同样是受难,“应该清楚明白的事情和观点在这里被模糊了……”现象与本质,被“扭曲了……”
    这不,所写的两件事集合一个“饿”字,从本质上说,各地知青抑或一代人是一样的。饿的不仅是肚子,还有文化,脑袋,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1: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13-4-5 23:50
念胜兄:在下理解你撰文的本意,更与你同感。    同样是经历了下乡运动,兵团知青称之磨难,插队知青认 ...

         这不,所写的两件事集合一个“饿”字,从本质上说,各地知青抑或一代人是一样的。饿的不仅是肚子,还有文化,脑袋,等等。
    颜兄:你关于“饿”的文字,精辟!
    蓝天大姐:这是我在北大荒遇到的真事,还有很多很多!在我这有生之年,一定坚持写出来,为的就是您说的两个字——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9 09: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是小人物的哀怨,但能振聋发聩警醒于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9 1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饿“故事我相信,因为我老伴在山西插队五年,饿是常态。 饿,去偷老乡的玉米,饿,不想出工干活,饿,回北京,背点粮食再回山西顶一阵子。  好好干活,一天也是八分钱的工分,出门捡一张邮票,一天不用干活。分的口粮是玉米粒,自己去磨坊推磨磨面。老伴说一辈子不想那个地方,一想,就是饿。
     本来老乡辛劳,一年到头也吃不饱,一帮知青来了,又不会干活,争口粮啊。老乡说”解放前"不那么饿。看来,解不解放,肚子说了算。
   念胜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让我们见识了,感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9 14: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殊年代的真实记录,知青生活的苦涩回忆,人性世界的深刻揭示。这样的短文形象生动,且有深意,让人过目不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26 13:17 , Processed in 0.03022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