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317|回复: 3

心痕(20)也说“鲁迅淡出课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6 20: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2-14 23:22 编辑

灯下心痕(20)
也说“鲁迅淡出课本


    前不久,弘耀兄发布一篇妙文《从“鲁迅被赶出课本”所想到的》,正话反说,颇有意味,自然不难揣摩其心情,也不难理解其态度。
    正如弘耀兄所言,新版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改,“阿Q”走了,《药》换了,《风筝》也飞出了课本,引起国内外相当多人的热议和争论,有人是赞同,有人是不满,似乎引发了一场关于深度思考的战争。面对鲁迅作品逐渐退出课本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过时了,还是该传承呢?
    我们撇开国内的争论先不说,而把视线放到海外,或许就会发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这一点在全球都得到了论证。鲁迅所代表的中国精神,已经被传播了许久。
    就拿亚洲地区来说,日本、韩国曾经掀起了“鲁迅热”。尤其和鲁迅有深厚渊源的日本,最早把他的作品翻译成外语,1935年,也就是鲁迅逝世的前一年,《鲁迅选集》在日本出版,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战前的销量就达到了10万册以上。从那个时候开始,鲁迅的作品影响了几代的日本人,也让一批日本的学者,对鲁迅本人以及他的作品,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比如,竹内好、伊藤虎丸和藤井省三等人,成为了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
    一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欧美的学者,把鲁迅的文集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的读者,像英国的新生代汉学家朱丽亚•拉佛尔,就曾经把鲁迅的33篇小说整体翻译成英文出版,它的书名就叫做《阿Q的真实故事以及其他中国传奇》。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传奇故事,常让她觉得悲伤,不忍卒读。她认为,鲁迅的辛辣讽刺、黑色幽默和超现实主义,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挣扎。
    在老外的眼中,鲁迅是一个普世的作家,是中国的良心,他代表了一个愤怒、灼热的中国形象,任何一个想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都没有办法跳过鲁迅。美国有位汉学家认为,鲁迅的小说为外国的译者破译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很多年来,鲁迅的人物形象以及精神性格,在不同的时代,根据不同的需求,一直进行着非常微妙的调整,以及权威的解释。鲁迅确实是个隽永的话题,这是一百个人的眼里,就有一百个鲁迅。
    鲁迅的作品淡出了课堂,并不代表他的精神已经消失了。不是吗?
                                                    (整理于2013年12月6日)
鲁迅纪念馆.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20: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柏弘耀 于 2013-12-6 20:45 编辑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鲁迅一家人
74731606326680629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7 1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下乡时带的唯一的小说就是《鲁迅小说选》,在那书荒的年代,给了我许多精神上的慰籍。后来供销社成立图书室,我把这本书捐赠了,不知这本陪我度过漫漫严冬的书,是不是还在那个橘黄色的书柜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7 11: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予民 于 2013-12-7 11:52 编辑

    上小学前,也就是1953年前,上海的马路、公园里的大喇叭老放《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于是它成了我最早学会的成人歌曲。歌词如下: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
    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帝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
    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
    发出万丈光芒!
    建国前,对民主是很崇拜的。现在有心人将那时关于民主的社论、讲话等汇编成册,没想到成了禁书。鲁迅的命运还算好的,只是从课本上撤了下来。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和范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21 19:06 , Processed in 0.0315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