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734|回复: 9

三十年后忆一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0 10: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7 08:15 编辑

三十年后忆一中

    十二团一中是我知青生活第二个家。1975年春,我从小山屯(二连)学校调到一中,在那儿工作了三年多。三十年后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难忘的日子。在我记忆里,一中的老领导是那么和蔼可亲;一中的老师是那么勤奋敬业;一中的校园生活是那么温馨和谐。

和蔼可亲的老领导
    当时相对于连队小学,一中是农场最高学府了。久闻一中领导多为老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早,资历老,经验丰富。当时我二十多岁,阅历浅,学历低,工作经验也缺乏。一纸调令,要我进入一中领导班子,心中着实不安。然而与老领导们接触后,立刻感到他们是那样平易近人,那样朴实可亲。我刚到一中时,学校领导有三位:毛泽勋教导员、孙辉副教导员和陈炯主任。三位领导都比我年长许多,在他们面前我是个学生。他们见到我,以职务相称,叫得是那样真诚和亲热。说实话,我当时真有点不好意思。若叫我名字,我会觉得更自然些。然而从一句称呼中,我能体悟到老干部对青年干部的一种尊重和扶持。他们鼓励我大胆开展工作,并从各方面给予我关心和支持。毛教导员高高的身材,常常身披一件深色旧褂,步履匆匆。饱经风霜的脸上透着刚毅,和善的眼神中显出慈详。也许是早年革命战争艰苦岁月的经历和长工期工作操劳,当时两鬓已显露几丝白发。毛教导员原则性强,为人爽直,作风朴实。记得有时我们在校园里边走边谈工作,他往往会在树阴处停下来,习惯地蹲在地上,从衣兜里掏出一卷纸,慢慢地撕下一条,熟练地卷起一支烟,深深吸上一口,放眼扫视一下校园,又笑呵呵地说开了。我也学着他样蹲在地上,听他讲着。但我蹲功不行,时间一长两腿就酸了。他看出我的窘态,就哈哈笑着站起来了。有时他唠得高兴,会亲热地拍一下我的肩,唤我一声“伙计”,犹如老友一般热乎。在他身边工作,我心里十分踏实,感到很有依靠。孙副教导员个头不高,戴着一付眼镜,说话和气,待人诚恳。他处理问题不慌不忙,很有章法。作风稳健,工作勤勉。那年冬天,他肾病又犯了,大伙劝他在家休息,而他还是坚持上班。我记得当时李福林老师的母亲从北京来,见到孙副教导员在办公室里,因病痛弯着腰,不住咳嗽,还在忙着处理事务,十分感动。她对我说,这要是在我们北京机关,早就请假休息了。我与孙副教导员共事两年,没少得到他的帮助和指导。后来他调场部组织科当领导了,但仍关心着我。有一次他特地到学校宿舍来看我,还送来满满一篮鸡蛋,给我们单身老师补补身子。现在想来,我心里仍是热呼呼的。陈炯主任在我的记忆中微微有点胖,他总是那么开朗,那么热情,那么随和,那么可亲。见人笑呵呵的,浓重的四川口音,听起来十分带劲。与他相处,你会感到无拘无束。教学中遇到问题,老师们也愿意向陈主任反映。当时他负责教学总体安排和协调。工作兢兢业业,毫无领导架子。我还记得当年已从学校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张冲校长及后来担任学校领导的于海林校长,他们也都谦虚随和,平易近人。离开一中三十年来,我到过许多单位,接触过许多干部。象当年一中老领导那样朴实、可亲、贴心的,我还真不多见。

勤奋敬业的老师
    一中老师工作勤奋、积极进取,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有件事记忆犹新。当时上级要求一中举办教师培训班,为各连学校培养师资力量。要求高,时间紧,难度大。校党支部研究决定,从高中班级抽调有丰富教学经验、深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于海林老师来主持师训班。同时选派青年骨干教师郭纲荣接替于老师工作。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变动,却蕴含着许多困难。一是首次举办师训班,我们没有经验。学员是各连选送的优秀知青,有的原就是教师,培训既要高要求,又须切合实际。于海林老师责任重,困难多。二是于老师原班级是先进集体,部分同学听说要换班主任,依依不舍,情绪波动。有同学找校领导,希望别换老师。这给郭纲荣老师带来压力和挑战。郭老师原来工作挺顺利,若接此班后出现纪律涣散、成绩下降等现象,学生与家长都会有意见。我深知他肩上担子也不轻。令我感动的是,两位老师毫无怨言地服从学校安排,挑起工作重担。为办好师训班,于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员生活各个方面都做了细致工作,并担任授课。经过一个学期辛勤工作,师训班圆满完成教学计划。学员结业后分赴各连学校,许多人成了教学骨干。郭纲荣老师接了新班级后,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师生相互磨合,逐步适应。除了上课,他还从各方面关心、了解学生,与他们融洽相处。我记得那学期常在晚上看到郭老师骑着自行车从家里赶到学校来。经询问,方知他惦记着住校学生,利用晚饭后时间,到学生宿舍看看、聊聊,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当时郭老师已成家,女儿蕾蕾还小。我明白他把家务事都交妻子王勇美老师承担,自己一心扑到教书育人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郭老师以自己的勤奋和真诚,学识与人格,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爱戴,班级保持了先进,各方面都生气勃勃。
     一中老师不仅勤奋敬业,敢挑重担,而且工作主动,团结协作。学校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大家积极参与。那次安排冯振昶和季振华两位老师分别承担高中与初中语文公开教学课。他们全力以赴,认真备课,多次试讲,虚心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教案。冯老师当时家在外地,也住教师宿舍。他晚上常去办公室忙着整理教案。后来他们的讲课十分成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推动了教研活动深入开展。
    我到一中不久,体育老师丁兆洲就主动与我商量,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他建议组织初中以上同学开展“跑向首都北京”的冬季长跑活动。他按地图列出本省通往北京沿途各主要城市,并逐一标出距离。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订出长跑计划,每天累计所跑路程,折算跑向北京的距离。看看各阶段自己象征性地跑到了哪个城市。比一比,谁先跑到北京;赛一赛,哪班成绩最佳。此举颇有新意,大大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那次冬季长跑活动的成功,除了丁老师周密安排,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外,还与各班老师积极配合分不开。学校专门组织了长跑活动开始仪式,校领导作简短动员,随着发令枪一响,长跑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学校出发,师生们精神振奋,喊着整齐响亮的口令:“一、二、三、四”!绕着新团部前进。记得当时李成文老师还在广播里模仿体育比赛解说员的口吻,绘声绘色地现场解说长跑队伍行进情况,真是精彩得很。
    我还记得一中举办过一次难忘的全团学生运动会。为让开幕式增添特色,部分年轻教师积极策划,决定搞两个亮点:一是组成一支学生鼓号仪仗队,二是表演一场学生团体操。方案一定,群情振奋。但干起来困难不少。队号犹如军号,未经训练,很难吹响。队鼓有大鼓和小鼓。象军乐团一样,行进中击鼓,既要队伍步调一致,还要鼓点节奏分明,容不得一丝错乱。号音与鼓点必须彼此呼应,有起有伏,不可脱节。训练任务挺重。团体操有300多人,难度更高。既要编排舞蹈,准备道具,选择音乐,又要将几百名学生教会舞蹈、熟悉音乐,再搞总体合练,工作量相当大。一批青年老师积极主动,互相配合,利用课余时间抓紧训练辅导。那段日子真是热火朝天。团体操好象是选用《怒吼吧黄河》为主旋律,挺有气势的。放学后,校园里不时响起嘹亮的号声,那是小号手们在刻苦训练。操场上分组进行着舞蹈排练。青年女教师王薇华担任团体操舞蹈设计和编排,她在几位老师的配合下,一个个动作分解辅导,一遍遍跳着示范、不厌其烦地耐心纠正。我看她累得满头大汗,劝她歇一会。她总是笑着喘口气,说:“没事”,摘下眼镜擦擦汗水,用手揉揉腰,又继续来回奔波。我还记得周春妹、季荣翠、赵秀琳等老师在食堂里分头忙碌着训练小鼓手。她们在纸上画出不同符号代表鼓点节奏,每人一张。领着学生大声念着:“咚、咚、达啦达啦、咚……”。背熟节奏后,再指挥学生徒手轻敲桌凳,模拟击鼓。起初不熟练,节奏往往杂乱。她们就口里念着,手上比划着,一遍遍地练。一会点头,一会摇头,忙得口干舌燥。二中曲建国老师也来帮助指导。团体操主旋律及序曲、尾声等音乐的选择与合成是个技术活,由王显庆、李德贵等老师承担了。乐曲选定后,他们又出奇招:设想根据乐曲的总体风格,在序曲部分插进一段充满激情的诗朗诵,以增强感染力。并决定把配乐朗诵先录音合成好,以确保表演顺利。当时学校条件有限,他们特地到团部广播站借用录音设备,精心制作。记得是由李德贵老师担任朗诵。录音合成后试播,效果极佳:伴着动人的乐曲,响起了浑厚饱满又抑扬顿挫的男中音朗诵:“火红的战旗下……”(可惜今天我只记得这开头六个字),语音标准,吐字清晰,感情充沛,立马将听众激情煽动起来。没想到李老师的朗诵如播音员一般动听,排练的师生都兴奋不已,大伙劲头更足了。师生们的辛勤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运动会开幕式大获成功。那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一排排整齐的队列、一声声嘹亮的号音、一阵阵激越的鼓点,一开场便气势不凡,令人振奋。团体操表演更是吸引人:气势雄伟的乐曲,声情并茂的朗诵,上下翻飞的大刀,英姿飒爽的舞蹈,变化多端的队形,一中学生尽情地展示着他们的风采,把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为全团学生运动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当时兄弟学校的老师对我说,一中的学生真棒!我笑着点头,而我心里想说:一中学生棒,首先是一中老师棒!(未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30 10: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7 08:15 编辑

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


    当年一中许多老师多才多艺,给校园增添了欢乐。陆敏华老师弹得一手好琵琶,有时课余,她怀抱琵琶,轻拢慢捻,那流水行云般的乐曲声,听来清心怡人。冯振昶老师二胡拉得悠扬动听,他常给学生文艺宣传队伴奏,挺受同学们欢迎。当时一中最年轻的教师刘兆丽颇有文艺天赋。那年我从上海替学校买回一台扬琴,兆丽虚心求教,勤学苦练,不久便能熟练地演奏。有次团里举行文艺演出,兆丽代表一中老师上台表演,一段豫剧《粉碎四人帮》,唱得回肠荡气,痛快淋漓。获得热烈掌声。当时坐在我前排的张副政委听了特别高兴,说这是常香玉的唱段。他听我们介绍说兆丽是一中自己培养的教师时,笑着连连点头说好。我见团首长夸奖咱一中老师,心里乐滋滋的。王显庆老师的绘画技艺团里早就有名,而给我留下挺深印象的是一件小事。那是新学期开学前,我琢磨着如何把教师办公室布置一下。显庆提议我用毛笔书写成条幅,贴在墙上,必定雅致。我说没有宣纸,也无法装裱,恐不好看。他胸有成竹,说你只要写好,我自有办法。我就把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等两首刚公开发表的词用毛笔抄写在大幅白纸上。按他所嘱,纸四周预留空白。显庆找来一只碗,熟练地调上颜料,但见他左手持碗,右手把一块软布捏成团,醮着碗里的颜料直接往白纸四边空白处轻轻地一下一下按着。如变魔术一般,须臾间,白纸四边出现了水墨画般的梅花花纹,煞是好看。字与花纹浑然一体,仿佛裱过一般。本来写得很一般的字,陡然增色不少。他若无相当绘画功夫,焉能如此点石成金,真是绝妙。我俩把字幅张贴于墙壁,室中平添了几分书卷气。
     一中老师不仅多才,而且重情。那年李德贵老师突患急性肝炎,必须到汤原住院治疗。两个女儿李芳、李丹尚年幼,又恰逢老母亲从北京来。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里外杂事全落到夫人原政云老师身上,一时困难不小。此事牵动着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心,大家从各方面予以关心和帮助。我还记得入冬前,我们到李老师家,帮着把屋外墙壁沟缝抹泥,做好过冬御寒的准备。大伙象给自家干活一样,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分外认真、仔细。看到屋里白发母亲慈详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们也放心了。

    三十年后忆一中,我最难忘的是,那浓浓的战友、师生之情谊。我忘不了那暖风吹绿枝头的春晨,我们精神抖擞地迎着朝霞跑步做操,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我忘不了那雷雨骤歇的夏日,我们欣喜不已地从坡旁沟边采来鲜嫩肥硕的蘑菇,让晚餐增添佳肴,其乐融融,满桌飘香;我忘不了那金风送爽的秋夕,我们前呼后应地结伴去团部礼堂看电影,顶着星星,踩着月光,心情多舒畅;我忘不了那白雪飘飘的冬夜,我们兴高采烈地坐着拖拉机去连队慰问演出,师生相伴,一路歌声不断……
    三十年后忆一中,我最伤感的是,我所敬重的毛泽勋教导员和曾与我朝夕相处的冯振昶老师已永远离去了。初闻此讯,不禁热泪盈眶。斯人已去,音容宛在,我心中充满深深的怀念。
     三十年后忆一中,我最想说的是,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当年给我的帮助和关心,我永记心上。我衷心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
                        (写于2008年5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 22: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国荣兄《三十年后忆一中》:
    岁月名山载佳作,
    知青足迹读妙文。
    三十年后忆一中,
    昔日老师大荒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09: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9-9-11 08:38 编辑
颜逸卿 发表于 2013-4-1 22:48
再读国荣兄《三十年后忆一中》:    岁月名山载佳作,    知青足迹读妙文。    三十年后忆一中,    昔 ...

     感谢逸卿兄:
   宝泉论坛久闻名,
  《大荒印痕》多好评。
       正是江南好风景,  
   名山家园又逢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07: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9-9-10 07:18 编辑

     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当年的学生们又发来祝贺节日快乐的微信,让我感动和感激。近日在家园网上读到网友们回忆当年老师的文章,引起我对知青教师经历的回忆。旧帖重读,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一一浮现,心中难以平静。深深祝愿荒友们都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1 12: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3-30 10:48
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

    当年一中许多老师多才多艺,给校园增添了欢乐。陆敏华老师弹得一手好琵琶,有时 ...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王国荣校长的《三十年后忆一中》,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就收藏在我的微信里了。昨天是教师节,大概是受到气氛的感染吧,又把它翻出来,可惜只看了一半就被其他事打断。今天看到窦大哥的重发,就接着把它读完。
    一中是我的母校,感情至深。文中的那些老师,很多都教过我;文中描写的那些场景,就如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教室和校园。尤其是描述父亲的那一段,生动真实,就像老人家即在眼前。
   谢谢王校长的好文,谢谢您当年对父亲的理解、支持和帮助,父亲能遇到像您这样有才气、有能力、重情义的好搭档,是他的幸运。
    衷心地祝福家乡的教育越办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9: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9-9-11 19:16 编辑
毛佩莲 发表于 2019-9-11 12:24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王国荣校长的《三十年后忆一中》,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就收藏在我的微 ...

    谢谢毛佩莲留言,中秋佳节将临,祝你节日快乐。
   说起当年毛教导员对知青的关心,我又想起一件小事。有一次我参加团里的一个干部学习班。一天团长在大会上说,沈阳军区领导关心我们,给我团拨来一车皮的优质大苹果。参加会议的各单位都可以分到一筐,大家尝尝。那时我们在北大荒很少见到这种优质的大苹果,大家都高兴得很。当天会后我看到装苹果的不是小筐,是那种要两人才抬得动大筐,每筐足有上百斤呢,包装得很严实。各单位与会干部都兴高采烈地分苹果,十分热闹。当时各单位都来三、四名干部参会,而一中学校只来我一人。好在学校就在新团部,离得不远.我就打电话,叫学校派辆马车把那一大筐苹果拉回去,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尝尝。几天后会议结束我回到学校,同宿舍的一位老师对我说,毛教导员与各位老领导商量后一致决定,这筐苹果全部送给单身的知青老师们吃。我那时也是单身,所以也分到了一些大苹果。此事虽小,今天想来,深感当年老领导对我们的爱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1 20: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9-9-11 19:12
谢谢毛佩莲留言,中秋佳节将临,祝你节日快乐。   说起当年毛教导员对知青的关心,我又想起一件小事 ...

    读小毛和国荣兄的几番对话,除了“感动”,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词来描绘了心里的感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1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9-9-11 19:12
谢谢毛佩莲留言,中秋佳节将临,祝你节日快乐。   说起当年毛教导员对知青的关心,我又想起一件小事 ...

难为王校长还记得这样的小事。其实我也知道,一中的很多老师,在父亲退休和去世以后,都还牵挂和记念着他,使我们这些做家人的也倍受感动。父亲有你们,是他的骄傲和欣慰。
谢谢王校长的真情真意,祝中秋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1 22: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毛佩莲 于 2019-9-11 22:07 编辑
老土豆 发表于 2019-9-11 20:15
读小毛和国荣兄的几番对话,除了“感动”,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词来描绘了心里的感受了。

窦大哥,也谢谢您!没有《名山家园》,就没有我们大家对话的机会。窦大哥也是性情中人,自从相识,受益匪浅。衷心地感谢,中秋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7 01:46 , Processed in 0.16872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