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838|回复: 0

台湾游学纪行之二:走进国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 22: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石予民 于 2014-6-2 22:40 编辑

台湾游学纪行之二:走进国小(  作者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2014-05-30
      花莲县丰山国小位于丰田区五味屋附近的丰山国小,是我们偶然进入的。五味屋的孩子们为了筹备拍卖会,要到附近商店、饭馆、学校张贴通知,我们就这样随孩子到了学校。
    丰山国小可以说是最偏远普通的村小,100多个孩子,设施一应俱全,200米跑道的操场,一个“司令台”。令人感兴趣的,是学校橱窗和走廊张贴的宣传品,许多具有教化意义的成语,例如“龟笑鳖无尾”(比喻五十步笑百步)、“有量就有福”、“人在做,天在看”等等。其中的“三好”与内地大不一样,是“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后来在其他学校也见到过,英语是Speak good words,Do good deeds,Think good thoughts,原来是星云法师之语。
    福安国小:扎根在地,展现客家
    美浓人喜欢说“乡愁的尽头,在南方的美浓”。因为高雄的美浓是个98%为客家人的“原乡”,山水相依,风光优美。
    身在客家社区,具有60年历史的福安国小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小学,以保存、传承客家文化作为宗旨,成为当地的精神文化中心。十五年前重建的校舍,为高雄县“新校园运动”的开创之作,生态建筑专家谢英俊取意客家人烟楼的形态,设计的小学正面造型,打造体现在地文化、客家风情的校园。从学校创建至今,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家长和村民的参与。不少家庭祖孙三代都是福安国小的毕业生,谈起学校充满家一样的情谊。
     为保存逐渐消失的客家文化,学校以传承客家文化为特色,培养孩子自信、自爱的心。学校教授客家语、客家八音、客家舞蹈、客家歌谣等,校歌也有客家话版。每年的新生入学仪式,举行敬拜客家人信仰的“伯公”(土地爷)的祈福祭奠。学校的另外一大特色是“食用校园,有机耕作”。学校辟有稻田、菜地,组织学生参加农耕劳动,生产的有机大米、蔬菜由学校提供营养午餐,学生吃自己种的粮和菜,感受善待土地和大自然环境教育。活跃的地方团体,如美浓爱乡协进会、旗美社大、福安社区发协会、八色鸟协会等参与学校的发展建设。家长会99人,协助校务,参与学校相关会议,提供人力支持;还有一个12人的志工队,承担图书馆管理、故事妈妈等工作。
     全校102个学生,6个班。按班师比1:1.66配备教师,共有10名教师;另有幼儿园1班21人,教师3人;巡辅班2班17人,教师3人;还有工友2人,厨工2人,校长1人。102名学生中,隔代教养17人,高龄家长10人,新移民家庭占36%(来自印尼、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地)。学生中有30-40人享受政府资助的“补救教育”,每周课后补三次课。
     台湾国中、国小班级的排序不是按阿拉伯数字,而是按“忠孝仁爱信义和”的顺序,如三孝班、五信班。现在学校每年级只有一个班,于是都成为忠班了。
    “教育,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隐形建筑,真正的文化生命必须正本清源,从教育的根部开始,涓滴累积方可成就”
    “教育不是要造就很会读书的人,而是要培育很有自信的人”。
    “期待让孩子选择一条寻找自我天赋之路”。
     台东市均一国小的理念,顾名思义,是“均等、一流”。这所只有200名学生的私立学校,系由星云法师创立,后由严长寿先生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会接办,注入全新的理念。严长寿先生是台湾著名的企业家,他致力于促进花莲-台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到惟有从教育扎根入手,才能结构性地改变花东的未来。
     关键是学校对于“一流”理念的认知,与内地大相径庭。均一国小以连结台东在地优势的“艺术人文”和“自然生态”为主轴,以“开启天赋”、“双语国际”、“在地连结”、“正向创新”为核心价值,以“自我领导力教育”启发每一位孩子,让他们发扬个人天赋,培养有自信、懂得尊重自然、土地与人的联系、欣赏多元文化的世界公民,进而成为具有专业能力的花东未来的人才。和内地的“贵族学校”不同,基金会成立奖助学金,将1/3的名额提供给偏乡的孩子,以为一些失能家庭和弱势阶层的孩子提供改变未来的机会。
     具体的教学模式,小学汲取华德福教育的概念,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搜寻知识、发掘答案的过程,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教学,鼓励孩子走出教室,体验多元、好奇探索。学校的艺术教育十分具有特色。同时,创建“均一教育平台”(www.junyiacademy.org),将可汗学院的界面内容中文化,目前,90%的小学数学题已经中文化,以期建立一个华人学子可以免费享用的教育资源平台,构建“翻转教室”学习模式的基础。
     由日本建筑师设计的教学楼是环保建筑,楼顶的太阳能光板,年减碳相当于5000棵大树。操场拒绝了昂贵而不环保的塑胶频道,跑道铺垫的是廉价的红砖粉!
      泰武国小:把根扎深,把梦做大
    屏东县泰武国小是排湾族泰武部落的小学,在2009年“8.8风灾”之后,与原住民村落一起迁建,2011年建成。
    人们一眼看到并被吸引的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设计和装饰,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课程和文化活动,排湾族孩子雕刻、舞蹈、美术、音乐的技能获得诸多荣誉和奖项。然而,这只是表象。真正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学校开展民族教育和国际教育,通过校本课程、非正式课程和潜在课程等途径,融合、贯通在地化与国际化的这两个目标。
     具体说,登山活动,不仅要认识和立足排湾族的圣山大武山,也要认识日本富士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国的国家公园,学习生物多样性、无痕山林;不但要学习原住民歌谣舞蹈,也要学习闽南、客家歌谣,非洲鼓、澳洲土风舞、美国爵士乐;不但要认识大武山咖啡,也要了解美洲牙买加蓝山咖啡、印尼曼特宁咖啡、非洲肯尼亚咖啡,了解咖啡行销、有机农场、公平贸易;不但学习原住民木雕,也要了解东南亚雕刻、美洲皮雕、加拿大冰雕等等。通过泰武小学“国际教育”的校本课程,培养排湾族孩子的公民意识、国际视野和生活美学,得以自我觉察,形成健康生活、艺术修养和全球意识。他们的教育哲学和愿景是“把根扎深,把梦做大”,使得排湾族的孩子“能走出去,能走回来”。
     与在中国内地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凋敝萎顿、不知明天的迷茫,或者为挣脱出农村而在应试教育中拼命挣扎完全不同,这里偏乡和原住民学校的校长、老师、孩子们自信而充实,具有鲜明的教育哲学。他们已经超越了内地农村学校纠结不已的“为农”和“离农”的冲突,清晰地以学生为中心,以在地化的丰厚文化环境资源为本,使孩子在本土扎下文化之根,人生之根,从而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为,一个有乡土和文化之根的人才有自信,才能养成丰富宽阔的内心;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而且不论走得多远都不会忘本。我们在台湾见识了一批这样的知识精英,成为生动的佐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30 11:12 , Processed in 0.02904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