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0: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35、一木焉能支大厦

  清代道光年间,有个叫程本钦的在湖南长沙主讲岳麓书院。
  这位程先生可能是想在自己的任上有所作为吧,要在书院建 一座亭子,但手头又一时拿不出钱来,他便想出个主意:让学生集资。
  消息传出去,有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到了程先生的办公室门上:

      一木焉能支大厦
      欠金何必建茅亭

  这是一副用析字、嵌名的手法创作的巧联。上联“一木”合为“本”字,下联“欠金”合为“钦”字。不但贴 人,尤其切事,既然缺钱(欠金),又何必建这亭子呢?
  程先生见了这副对联,便打消了集资建亭子的计划。——还算是从善如流。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136、一对悠悠二十年

  清末道光时候,山西太谷有个穷秀才,名叫武棠。因为家里生活十分困难,靠教书挣钱糊口。
  有一年的年底,主人为了表示感谢,准备了丰盛的家宴来招待他。席间,主人还特意说到杀了家里的那只芦花鸡,并就此出题让武棠来对:

      芦花鸡

  人们称褐色中带有白色斑点的鸡为“芦花鸡”。主人这是在故意难为他,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双方就要重新确定明年的和约关系。
  武棠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一时竟对不出来,主人很有些看不起他。一顿很好的饭,却吃得没滋没味,宾主不欢而散,武棠真的因此失馆(丢了教书的饭碗)。
  为了这件事,武棠一直挂在心上,耿耿于怀。20年后,他在福建任按察史,一天,有人送给他一件皮褂,并告诉他是用艾叶豹的皮制成的。武棠反复念叨:

      艾叶豹

  他笑着对客人说:“二十年前的对句有了!当年若是有人送我这件衣服,我也不至于失馆了!”
  这个对子虽然简短,对得极为巧妙:“鸡”为禽,“豹”为兽,都是动物,但前面都加了植物的一部分“芦花”、“艾叶”;“芦”与“艾”,“花”与“叶”,简直如天造地设。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8: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137、顾嘉蘅巧对侯镜如

  清代宜昌人顾嘉蘅,号湘坡,是湖北著名才子。道光年至同治年间曾任南阳知府。为了平息当时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到底哪里是诸葛亮隐居之地的争论,身为在河南做官的湖北人,他为南阳武侯祠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上联说诸葛亮一心报效蜀汉朝廷,对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都一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联说既然他已经“名高天下”,我们现在何必再去分辨他当年是在襄阳还是在南阳隐居躬耕呢?
  这副对联不但轰动一时,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大概是河南所有名胜楹联中最著名的一副了。
  回头再说顾嘉蘅。当年,他的名声传得很远,有一年的春天,江南才子侯镜如慕名来南阳,专门拜访顾嘉蘅。言谈话语中,顾嘉蘅发现他有些傲气,就明白了几分,他是来和自己比试才学的。
  这一天,顾嘉蘅陪同侯镜如到南阳城北的独山游玩。客人见满山怪石和繁茂的树木,灵机一动,笑着对主人说:“久闻大人才高善对,在下偶得一句,请大人来对,如何?”随后,他吟道:

      山石岩旁林木森,此木是柴;

  这里用的是析字手法,“山石”合为“岩”字,“林木”合为“森”字,“此木”合为“柴”字。——的确巧妙。
  顾嘉蘅听了,暗自吃了一惊,这位侯公子果然出手不凡。他四下环顾,见山下的白河边有几个大姑娘和小媳妇在洗衣服,便以此为题对道: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同样用析字手法:合“白水”为“泉”字,合“女子”为“好”字,合“少女”为“妙”字。——简直是严丝合缝。
  侯镜如一听,不禁拍手叫绝,对顾嘉蘅从心底里感到佩服,二人遂成了知己。
  客人返杭州前,主人又陪同他到城南的卧龙岗浏览。客人见满坡绿草中盛开着朵朵蒲公英花,兴致又来了,出句道:

      南阳南,卧龙岗,金钉钉地;

  你还别说,这一次真的难住了顾嘉蘅,无奈,他带着遗憾送走了客人。
  后来,顾嘉蘅进京公干,公余登长城时,路过飞虎山,见山上有一座铁塔,这才终于有了对句:
   
      北京北,飞虎山,铁钻钻天。

  “南”与“北”是方位词相对,“龙”与“虎”是动物名相对,“金”与“铁”都是金属,“天”与“地”更是绝配。尤其巧妙的是,出句两个“钉”字,一为名词,一为动词;对句的两个“钻”字,也是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8 19: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11-8 18:54
137、顾嘉蘅巧对侯镜如

  清代宜昌人顾嘉蘅,号湘坡,是湖北著名才子。道光年至同治年间曾任南阳知府。为 ...

趣联中有大学问,含深功底。谢国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4: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11-10 06:16 编辑
吴卫东 发表于 2013-11-8 19:19
趣联中有大学问,含深功底。谢国荣。

   谢谢卫东的关注和欣赏。此帖所引用的对联小故事,有的来自正史,有的则来自野史;有的是史实,有的则属于传说。在选取时尽量兼顾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联坛专家李文郑老师说过:“巧妙对联是能充分体地表现汉语、汉字的无穷魅力。如一字多音、一字多意、一字多形、一音多字,以及异体字,通假字,在巧妙对联中都能够找到其用武之地。套用一句通俗的话说:里边的学问大了去了!——这话丝毫不夸张”。因此,卫东跟帖提到“趣联中有大学问,含深功底。”所言正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4: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38、死两个特别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在两天内死去。
  消息传到成都,蜀中有名的幽默大师刘师亮写了一副十分奇特,十分好玩,所以十分有名的对联:

      洒几点普通泪
      死两个特别人

  巧妙地点出“普通”和“特别”,幽默,风趣。这位刘师亮,可是四川名人,他是成都一家浴池的老板,20世纪30年代,还曾经创办《师亮随刊》,宣传抗日救国。
  这副对联不胫而走,流传很广,甚至惊动了当地政府。据说,刘师亮因此被抓进衙门,罚了500大钱。
  回以家里,他越想越窝火,于是又写了一副更为特别的对联:

      写一副巧对子
      罚五百大洋钱

  ——这就是刘师亮!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08: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139、坐破寒毡,磨穿铁砚

  清代时候,某地有个秀才代人参加考试。考官发现后,罚他戴枷示众。这秀才被衙役押解着,走在大街上,思前想后,作了一副对联:


      坐破寒毡,从此渐入佳境;
      磨穿铁砚,而今才得出头。

  这是一副谐音、双关巧联。上联的“佳境”,谐音“枷颈”。“出头”一语双关,木枷夹住脖颈,头从上面露出来。
  考官听说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觉得这个秀才果然有才,心生怜悯,便吩咐把他放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6: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140、何处洒狂生涕泪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从隋唐到清末,延续了1300多年。为了博取功名,跻身仕途,或光宗耀祖,或施展抱负,读书人无不青灯黄卷,孜孜矻矻,“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当然成功者有之,但受害者更众。
  从前山东有个读书人,经历了11次考试,终于也没有能够盼来出头之日,换来的却是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临死之前,他为自己写了一副挽联:

       五千里北辙南辕,看人富贵受人怜,落拓穷途,何处洒狂生涕泪;
       十一次东涂西抹,呕我心肝摧我命,仓惶歧路,再休提名士风流。

  上联“五千里南辙北辕”,当是双关:一指自己为了求学、赴考,南北各地颠沛奔波;一指靠参加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命运,这个目的是无法达到了,越考越惨。下联的“十一次”,是说自己参加考试的次数之多。现在回头看去,原来走的是一条岔路,一条错误的道路。
  联语句句从肺腑中流出,辛酸,凄凉,令人同情。如果没有这个经历,是断然写不出来的。其中的数词之对、方位之对,以及“落拓穷途”与“仓惶歧路”、“狂生涕泪”与“名士风流”之对,都非常工巧。这个读书人其实是有才华的,不过没有遇到伯乐罢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17: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141、数布衣曾开浙派

  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筹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地址在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地孤山。1913年召开成立大会,公推书画家、篆刻家吴昌硕为社长。当时,吴先生题有一副对联:

      印岂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以鹤顶格嵌入“印社”二字,上联写印社,下联则写社长,也就是自述。
  西泠印社藏有丰富的历代碑刻、清代印人画像石刻及许多名家的摩崖题记。上联的意思是说,你来到这里,就找到了“印”的源流了。言语间充满了自信。吴昌硕治印,相继学浙派的徐三庚、皖派的吴熙载等名家,他们都是以布衣终老一生者。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5: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11-13 15:13 编辑

142、面面有情,心心相印

  西泠印社还藏有从清末到民初许多名人题写的对联,同样颇具特色。
  四照阁的楹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上联写印社所处的优美环境,突出山和水,尤其是写出了山水所蕴涵的“情”。下联写印社,突出其名人聚集的特点。用叠字、复字技巧,更增加了趣味性。“心心相印”,一语双关,更见匠心。

  另一副为书法家季瑞清所定撰写:

      梅鹤为邻,小坐依然图画;
      莼鲈下酒,故乡无此湖山。

  此联以切地为主要特色,意境极美,令人为之陶醉。“梅鹤”,指宋代诗人林逋(和靖),他隐居孤山,喜欢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现在的孤山,还有放鹤亭、梅亭等纪念他的建筑物。西泠印社也在孤山,当然是与“梅鹤为邻”了。“莼鲈”,指江南特产莼菜和鲈鱼。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19 17:27 , Processed in 0.03399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