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西湖
我与同仁出差杭州,住宿西湖边,晚饭后,有人提出去苏堤走走,于是便欣然前往。 湖滨一带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白堤断桥又是情人的天下,唯有苏堤行人、车辆最少,而且湖边的木长椅仿佛自己随身带的折椅,走到哪里,可以坐到哪里。我们在苏堤坐着,凉风习习,很有惬意。 夜里的西湖,四周都成了剪纸人刀下的剪影。一些白天被太阳照得闪闪发光的现代建筑,融入夜色,倒与湖边的仿古建筑相配,高低错落,形状不一。西湖原本三面环山,一面临城。夜色掩盖了青山白天的层次,山的轮廓连成了一条连绵曲线,秀长的保俶塔与稳重的雷峰塔耸立在这连绵的曲线上。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看似打破了曲线的和谐,其实不然,有人说,保俶如美女,雷峰如老衲,连绵的曲线,反而更显出保俶塔清秀挺拔与雷峰塔敦厚沉稳的身影。 坐在湖边,只听得湖水拍岸,“啪啪”作响,如同指挥家富有节奏的手势,指挥着草丛里夏虫此起彼伏的演奏。月亮被湖水弄得一摇一晃,这不禁使人担心:如此下去,月宫的嫦娥岂不也要晕船?湖面上开来夜游西湖的游船,张灯结彩,人声鼎沸,湖水好像见到了一位大人物,立即分成了两半,让出道来,等船过去后,又迅速合拢,仿佛在窃窃私语:刚才过去的是谁?游船载着一船的灯光、一船人声驶向三潭印月。西湖中三个小岛,在苏堤上只能看见两个。远远望去,就像水多墨少的笔在纸上滴的墨点,黑乎乎,毛绒绒,可爱极了。 柳条在夜色中,一切古诗词里因柳色引起的悲怨,都被夜色一口吞掉了。在我们眼里,这柳叶倒很像中国字的笔划,漫不经心地排列,却符合书法里所有美的规则。有人说:“枯滕美于右军帖。”西湖边每一丝柳条,我想,应该都不会逊于米氏章法吧! 我们静静地看着西湖的剪影,风拂的柳条,听着湖水拍岸的声音,它的美并不在于标新立异,刻意追求,而是熟悉它后产生的一种亲切。 (原载《旅游文化周刊》20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