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945|回复: 9

心痕(7):城市的质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0 13: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灯下心痕(7)
城市的质感
——读予民兄摄影图片的随想

    前几个月,收到予民兄从北美的加拿大陆陆续续发来700多幅图片。这些表达不同城市、不同主题、不同角度的图片,引人入胜。尤其是在翻阅欣赏蒙特利尔风情的同时,也引人关注起这个地方来。在多少有了些了解之后,又引人遐想。
    蒙特利尔,坐落于渥太华河和圣劳伦斯河交汇处,是魁北克省最大城市,也曾经是加拿大最大城市。也许是历史原因,蒙城圣人颇多、教堂塔楼林立,后来闹独立的“分离活动”和“静默革命”等,影响了经济环境和持续发展,上世纪70年代后次于多伦多而屈居第二。但丝毫不影响它属于加拿大历史最悠久城市的地位,也不影响它享有北美的“浪漫之都”的美誉,更不影响它世博会及奥运会的举办。从建筑风格可见,城市老矣,但规划建设、遗迹保护和环境优美,着实令人赞叹,仍体现出独特的法国文化底蕴,也具有浓郁的拉丁气息。
    从图片上看蒙特利尔,当年红火的毛皮贸易而发展的商业中心,已了无踪迹,但昔日的建筑、海港、铁路等表明的经济中心,仍有迹可寻。有意思的是,加拿大真可谓是“大加拿”,国旗上只有枫叶是本土的,其红、白属于英、法的,市旗上十字归属宗教,小花代表四地移民,还有英法语言的地位,天主、基督的普及。
    赏读图片上蒙特利尔的建筑,总会使人想到上海外滩和原租界地的建筑,也是领土延伸,也是欧洲风格,也是石块堆砌。于是便联想到:欧洲的质感是石头的,日本的质感是木头的,香港的质感是玻璃的,大陆的质感是泥土的,台湾的质感是塑料的。石头与木头,是里外同质;玻璃能变水晶,抑或表面装饰;泥土遗迹难以留存,却离不开土地财政;靠塑料起步的何止是台湾?亚洲四小龙无一幸免。
    说到塑料,便想到我们这个时代塑料味越来越重,很多东西都散发出塑料味,如明星、时尚、爱情、网络、学校、文学、艺术,甚至影视、游戏里的节奏、特技等等。塑料是什么味?其实就是没味,抑或乏味。历史发展经过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现在似乎进入塑料时代了。
    后现代主义是从70年代开始的,是从建筑界兴起的。从美学角度来说,塑料组合方便,心理感觉很轻,把现代主义的沉重厚实的结构逐渐演变、分离,或抛弃,人们生活比较自在,人与人组合比较流动,比较弹性。90年代有人将其称之为塑料时代。但问题是把沉重厚实的质感打掉以后,变成了浮华的表面,却是经不起挑战、最容易破坏的。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反而没有什么价值。
    作品,常见细节决定成败;事物,大多本质决定未来。尽管人们会观看舞台作秀,也赶集分享热闹,但从骨子里终究不会去喜欢塑料的质感,因为它无重量,无感觉,无味道。不是么?
                                               (原载宝泉岭论坛2011-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0 14: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予民 于 2013-4-10 14:45 编辑

   我的入门习作,引出逸卿君一番高论,太值了,偷着乐吧。
   可贵的是,蒙特利尔的质感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下来。老建筑基本保留,没有大拆大建,伤筋动骨。尤其是类似上海外滩的老港,原貌保持的更好,这正是吸引人们的地方。到了老港,只想漫步,不愿登高,当然它也无高可登。徜徉在圣劳伦斯河畔,徜徉在河边宽阔绿地的沙石路上,徜徉在游船码头边,徜徉在狭窄的石头弹硌路上,徜徉在蓝天白云下,徜徉在悠闲自得的海鸥中,那份闲散,那份幽静,那种与自然融合的惬意,很难让人忘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5: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4-11 15:10 编辑

  读此文,如老友围炉,品茗闲聊,亲切自然。逸卿兄赏图片、话历史、说风格、引联想,侃侃而谈,轻松自如。所涉建筑特色、遗迹保护、文化底蕴、国旗图案等话题,仿佛随手拈来,体现着逸卿兄较广的学识。更为难得的是,逸卿兄关于城市质感的联想又耐人咀嚼,颇有启示。文章虽短,而意味深长。借用逸卿兄的话语,我在文章中品出了一种思辩的“质感”,故而赞之。
   在此亦感谢予民兄所发的精彩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9: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1-10 19:12 编辑

    今读显庆大哥话说中外“艺术和宗教”,可谓换个角度谈“质感”,特捞小文助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0 23: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13-11-10 19:02
今读显庆大哥话说中外“艺术和宗教”,可谓换个角度谈“质感”,特捞小文助兴。

    能把城市说出“质感”,唯颜兄也;能把城市的艺术和宗教说出“质感”,更是颜兄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1 0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们的质感是什么?无章可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21: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1-20 21:21 编辑
石予民 发表于 2013-4-10 14:44
我的入门习作,引出逸卿君一番高论,太值了,偷着乐吧。
   可贵的是,蒙特利尔的质感一以贯之地延续了 ...

    予民大哥到地球那边的加拿大度假,拿个相机四处溜达,拍了不少片片。他心里惦记国内的小兄弟,发来分享异国风情。我这里先是欣赏、关注,继而联想、遐想,后来聚焦质感划拉小文。除了与网友交流,还是交予民大哥的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21: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4-11 05:53
读此文,如老友围炉,品茗闲聊,亲切自然。逸卿兄赏图片、话历史、说风格、引联想,侃侃而谈,轻松自如。 ...

   读国荣兄的留言,既是点评,也是表达,行文言简意赅,读来心存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20: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11-10 23:50
能把城市说出“质感”,唯颜兄也;能把城市的艺术和宗教说出“质感”,更是颜兄也!

    仁兄抬爱,在下感激,也当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21: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1-30 21:25 编辑
黄成兴 发表于 2013-11-11 09:57
那我们的质感是什么?无章可循。

    如兄所言,我们的质感有点乱,多半是泥土的,泥土遗迹,难以留存;土地财政,过度开发。
    近年来,常看到一个词——土豪,想来颇有意味。也许,“土”是本质的,“豪”在表象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22 03:50 , Processed in 0.03464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