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529|回复: 2

曾经的“节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6 16: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三连的
宋宝安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些老知青可能忘了,6月18号曾经是我们的节日。这一天是毛主席批示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日子。不管别人,我是忘不了的。说起令我难忘的原因,简单,犹如不听说的孩子“记吃,不记打”。


    一年之计在于春,无论如何春播是不能耽误的,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夏季的麦收更草率不得,春种一粒粟,夏收万担粮。麦收是兵团战士职工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6.18适值忙完春播,麦收还没到来的“喘息”阶段。 “鏖战”春播,兵团战士职工疲惫不堪,急待休整。团里届时组织“团庆”,举办篮球联赛,和民兵会操。各连队差不多要放假好几天,特别是大食堂要改善伙食;以各班排为基准,还排练“颂扬节目”,晚间在大俱乐部搞联欢,恭贺“建团节”。可谓知青盛大隆重的节日。


    对于珍馐漾腹,娱乐充陈的当代青年来说,那时我们的“盛大”令他们嗤之以鼻。“是为盛大,孰不盛大?”。他们“会花钱,会享受即是盛大”的剖白,令人震颤......难道这就是“代沟”?其实“盛大”和“卑微”本来就是有比较的形容词,没历经“卑微”,又怎知何谓“盛大”?汶川的儿童以“没有地震”为福祉,是不是又令年轻人,用鼻息声哂笑呢?


    第一次过6.18,留给我的印象很深。


    那时我刚到二师十二团三连(畜牧队)不久,连队生活正在适应,校园生活的孕育还没有脱胎换骨。连队前一天放了假,难得休息三天。大宿舍的战友,大多去外连看同学了,有搭车去凤翔玩的,有的被女同胞们叫去排练节目......喧嚣的大宿舍一时竟清冷下来,空余我和另外一个年近三十的人。百无聊赖,看着对面炕上“那个人”缝制被子。男人显然笨拙,那人一只手紧捏着针,另只手捏着棉线,两只手举到眼前,线一下穿到针的左边;一下穿到针的右边;好容易穿到中间,棉线又被顶弯,“眼神不济了。”他喃喃自语着,然后笑着求助与我,“来,新战友,帮个忙。”穿针引线堪为媒介,帮那人纫完针,陌生的不陌生人之间的尴尬与缄默,释然,我俩聊了起来......


    他叫李世景。早听其闻,未见其人。若非他籍大宿舍的宽敞火炕来做被,虽一个连队相见也不大容易。传闻听说过李世景的事儿,他是“文革”前分配原农场的“老牌儿”大学生,“畜牧队”是他畜牧专业一显身手的好地方。有关他的“事迹”,听来让我这个新战友,很是钦佩。挂万举其一:严冬季节,为保牛犊,羔羊,猪崽儿存活,李世景把自己的被褥奉献给“小生灵”们,为它们保暖。他从食堂打来饭菜,吃住在“小生灵”身旁,全天候地看护它们......。人们心中总该藏有一杆公平的秤吧,在卑微平凡的工作中,许多翘楚,做出过超凡的业绩,出类拔萃,人们曾经赋予了他们崇高的待遇和荣誉。邢燕子,时传祥,张秉贵,慰凤英,不是吗?这就是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阐述的“吃小亏占大便宜”。


    然而,突如其来的社会瞀乱。杰出的人们“便宜没占,反到遭了罪”。无一例外,李世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中受到攻难,挨了批斗,眼下还没在“彻底解放全人类”中解放......。


    李世景很健谈,看得出他不愿谈及自己的身世。涉及此圈儿,总是草草寥寥几句应付。平时的沉默寡言,对摄问者狐疑,已然形成他的处事金针。可能是我帮他微薄小忙的缘故,抑或我们有较长时间谈话的余裕铺垫,他对我放弃了矜持的戒备,他相信我不是“再踏上一只脚”的人。


    我问他,“因何混到如今的‘窘境’?”,从他诧异的眼神中我窥测到,他对我问话中随意的“混”字与“窘境”的含蓄不相匹配而不满。李世景回答的极其概括,“知识分子常与人持有异议,不会处事儿,加上出身不好,在所难免”。他告诉我,有个名噪一时的副队长,曾经喧嚣,“无论什么人,说什么话,他都能‘上纲上线’。”有不服者,就曾喊了“万岁!”,一试虚实。副队长不借思索的语言,可堪经典:“别看你两条腿支着肚子,手里拿着《语录》,口中喊着万岁!其实你不是人,是鬼!”......有这样的“闯将”何愁革命没有对象。“做被人”说,他就是突然间被“规划”成革命对象的。工作等同改造;理想事业皆为泡影;并且失去了恋爱多年的女友。这些,与“大形势”同步,怪而不怪。昨天可能还是叱咤风云革命的领军人物,一夜间,竟成被打倒的N号人物。狂热,一个时期狂燠的病症。


   “做被人”的话,有些我还不甚解。在其后漫长的生活中,逐步得以了翔实的诠释。知识分子最怕生活在不理智的年代,这样的年代,一些人,做人的尊严都无法满足,遑论赋予他们能够施展才华的平台,鸟飞鱼跃。


    大宿舍注定要“空空如也”。李世景缝得被子回了猪号,猪的肠胃是不会放假的,猪要吃,要浑浑噩噩地活。我被班长齐希斌请到机务排,指导他们排练舞蹈《雪山升起红太阳》。是同学李振英告诉的齐班长,我曾在学校的“宣传队”混过。


    第一次6.18联欢晚会,相去四十多年了。忘了,我曾经指导过的舞蹈,在北大荒雪山升起的舞台上,如何的灿烂?但此前的“聚餐”却记忆犹新。十个人一桌,八个菜,菜可以添,白酒必不可少,还有“鹤岗啤酒”......。


    留给人们记忆的“18”,细数起来还有,......中国人以“18”的谐音祈其吉祥,腾达。然而非尽人意。九·一八就是毋忘国耻的日子。一个民族要有超越现实睿智的眼光;应当具备自省的能力;牢牢记住外辱,因落后而挨打;亦要牢牢记住自酿的“苦酒”饱尝的苦头;“记吃又记打”。基此,发愤图强!

                   2010-8-4于北京·亦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6 19: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你!保留了我这份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8 19: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盛事今回顾,
霜鬓心酸难庆祝。
回眸才知被填炫,
历代烽烟长城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17 11:42 , Processed in 0.0300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