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974|回复: 4

竹棠杂谈--书香交道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4 10: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竹棠杂谈--
书香交道口
赵棕

微信图片_20200624111936.gif



    交道口是我渡过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地界,它没有前门、东四、鼓楼前的繁华和热闹,也不是名人会萃之地。但其不超过一站之地的范围内却聚集着书局、书店、书铺、书摊及中国最早的图书館一一"京师图书馆"和北京所属的最大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这个地界散发着浓々的书香。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336.jpg
师图书馆

    在交道口十字路口的西北角的高台阶上有一间门面不大的书店,这就是"建业书局"的所在。所谓书局就是可以自己印书出书的机构,当然少不了有老板编辑之类。在它的门市櫃台上摆放的书并不多。只是一些以前出版的书藉和翻译的苏联书,装飾和印刷都很粗糙。这个书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关闭了那时我还尚小只有这样一点简单的印象。但无论怎说交道口这儿也曾存在过这样一个可以出书印书的所在。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330.jpg



    从十字路口往北,路西二三百米的地界。有安内大街上最大的一个书店《聚珍书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称安内新华书店。这是一个中等规模的书店,书品也较全。这是那时放学后总要去转一圈的所在。书店坐西朝东三间门脸,两扇大玻璃门,一个临街的大橱窗很有点气派。推开店门迎面摆放着排列整齐的新书,北面和西面靠墙是高大的书架。放的主要是各种专业书藉,工业、农业、医药等々方面的书。南面是一排放着各种连环画、画册等的封闭的展柜。这里的书你选好后是要由营业员拿给你的,营业员身后的书架上放的是小说、诗歌等文史哲和艺术类的书籍。这里的书是不开架的。如选好后由营业员拿给你。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341.jpg

    每天放学后总要去看,混个脸熟后也能蹭到文艺类图书那儿选本书站着看一会儿。《希腊神话》、《神曲》、《唐潢》等都是在那儿第一次看到的。当然当时只是能翻々而已,看时间长了人家就不让了。


    领袖像、宣传画、年画也是他们的经营品种,尤其是春节前后在店内挂满了新年画,色彩滨纷琳琅满目,一派喜庆祥合的景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读书的人日益减少教辅材料渐成消售主体,随着市场的变化最终承包了出去直至消失。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346.jpg

    交道口往北路西的便道在上世纪五十年时较宽,天气好的时候路旁常有摆摊的其中的小人书摊是孩子们的最爱。书摊上摆放的小人书新旧都有,解放前版的《七俠五义》、《小五义》、《施公案》等々·我都是那时在书摊看的。渐々地新出版的书越来越多,主要是人民美术出版少儿出版社和朝花出版社出版的小人书。描写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打仗的故事书最受孩子们欢迎。后来又陆续发行了新版的《三国演义》、《西遊记》、《水浒传》等等,围着书摊看书的大多是男孩子。他们一到摊前就问,有新来的打仗的书吗?因为三国等小人书一套好几十本,是陆续出版的。看了前一集就望眼欲穿的盼着下一本,几乎每天都去问来新书了吗?

    那时租书的价格是在那看一分钱一本 ,三分两本。帶回家看二分一本,第二天还。但新书不外借回家。除了书摊在交道口十字口的西南角。东北角的教堂里和头条二条西口之间还有几间租书铺。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351.jpg

    租书铺的阅览条件要比书摊好多了。书摊是要看天吃饭的,"刮风减半下雨全无"。书铺都有自己的门脸,营业不受天气影响。后来街上不让摆摊了,租书看书只好去租书铺了。

    二条的书舖是我常去的。这个书铺坐东朝西,一间门脸。临街的玻璃窗上贴着新到小人书的封面做为广告,以招揽顾客。进得门耒迎面是櫃台,其后是一排々的书架,左右墙上贴满了编好号的小人书的封面,要看哪本报上号来老板给拿。这样的租书铺不仅出租小人书而且出租字书(中外长篇小说),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曹禺的剧本《雷雨》等々。外国的长篇小说如《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高老头》等也有,不过这些书小孩是不看的,他们只看帶画的小人书。那些是高中生和成人才借阅回家看的。交道口把口的那两个书铺与这个书铺的布局和经营方法大同小异。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355.jpg

    在交道口的东南角,改革开放后还曾有一家冰心题写店名的"女子书店“,后随交东大街改造荡然无存了。

    交道口往北,近安定门永康胡同西口,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建有一处书报阅览室。其坐东朝西,在一高台阶上。室内大约四、五十米,摆放着 几张阅览桌。提供给读者的以报纸和杂志为主,只可在室阅读不可外借。报纸有《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最吸引我的是《解放军画报》,《人民画报》和《民族画报》。这些大画报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每去必读。杂志类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有《中国青年》、《少年文艺》、《中学生》等。还有低幼儿读物《小朋友》、《儿童时代》等。我喜欢看的还有《漫画》、《连环画报》总之帶画的都要翻々,尽管阅读条件简陋,但仍強烈吸引着我。那是我看书的一块宝地。因为为那时还小,四、五年级吧,正式的图书馆还不让进,这里可以随便看还不花钱。有时看的晚了,管理员:一个和蔼的老人家会提醒我:早点回去吧,家里会着急了。于是恋恋不舍的离开。



                    2020年5月2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4 11: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文:

    在交道口书香的百花园中,书摊和租书铺如路旁的二月兰和蒲公英; 书店和阅览室如召唤着春天的桃李和海棠。那么用玉兰和牡丹比喻京师图书馆和位于国子监的首都图书馆一点也不为过。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853.jpg

    从交道口往北一站之地的方家胡同,曾是京师图书馆的所在。京师图书館是清未新政的重要篇章,它由洋务派张之洞提议,在1909年(光绪三十四年)奏准成立。这是北京第一所公办图书馆,亦是今白石桥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创建之初馆址在什刹海广化寺,1915年迁至方家胡同。这时的京师图书馆已初具近代图书馆的规模。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858.jpg

    民国时期,京师图书馆在文津街的新馆建成,遂迁出方家胡同。现方家胡同小学被证为其旧址。京师图书馆虽迁出方家胡同,离开了交道口,但其余香悠々。

    方家胡同往北即是国子监。这里是元、明、清时国家的最高学府。1956年10月原北京市立第一图书馆迁入国子监并正式定命为首都图书馆。至此首都图书馆雄踞国子监四十余年。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902.png

    座落于国子监的首图三进院落·呈中轴对称格局。第一进院落的西侧是北京少年儿童图书馆之所在,館舍较简陋,藏书不多,幼儿读物占了一定比例。那时我已上中学对这些不感兴趣,只对第二进院落中的大阅览室情有独衷。第二进院落是首图的核心部份,进入二道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琉璃牌坊非常壮观,其后是为皇帝到此来讲学而建的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辟雍"。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907.jpg

    辟雍后高々月台上的"彝伦堂"是首图的核心部分:综合阅览室亦称大阅览室,阅览室很大,能容上百人。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常々把这里当做自习室,在此完成作业复习功课。有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场所,周六或周日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和家长说要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复习和做功课,至于到了图书馆是认真读书还是聊天遊戏就另说了。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911.jpg

   第二进院落的西配房是参考部。在这里借阅参考书是要出示工作证或介绍信的。返京工作后有一段时间,我为了查找一些资料与首图参考部有过一些接触。来到参考部出示了介绍信和工作证后,图书管理员客气地给安排好座位,查找好书目后交给管理员,他会到书库里把所需材料找齐后送到书桌上。一般情况阅读、摘抄(那时尚无复印机)等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到闭馆时,如果当天没有完成检阅工作,管理员会把选定的参考书专门给留下,待第二天来时继续使用。管理员的工作十分认真细致,真心的努力为读者服务,每当回想起这些,真的很感谢那些十分敬业的图书管理员。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首都图书馆也早己迁入新馆近二十年了,但昔日的书香一直萦绕在心中。 如今交道口的书摊没了、书铺没了、书店关了、首图搬走了,浓々的书香渐淡,福哉?禍哉?

                     2020年6月3日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4 11: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欢迎赵棕大哥光临名山家园!


   “竹棠杂谈”开篇,好!足见“书香”是赵大哥的最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4 16: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交相辉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4 19: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博览 于 2020-6-24 20:11 编辑

租书看书童趣出,
老大回忆梦中书。
曾经借阅知故事,
阅读经典人之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16 13:41 , Processed in 0.0293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