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素笺墨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3-4 20: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38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二十九
                                                               贺铸青玉案_副本.jpg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衡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客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说起来好笑,原是贺方回退居苏州时,因看见了一位女郎,便生了倾慕之情,写出了这篇名作。这事本身并不新奇,好象也没有“重大意义”,值不得表彰。无奈它确实写来美妙动人,当世就已膺负盛名,历代传为佳句,——这就不容以“侧艳之词”而轻加蔑视了。
   方回在苏州筑“企鸿居”,大约就也是因此而作。何以言之?试看此词开头就以子建忽睹洛神为比,而《洛神赋》中“翩若惊鸿”之句,脍炙千古,企鸿者,岂不是企望此一惊鸿般的宓妃之来临也?可知他为此人,倾心眷慕,真诚以之,而非轻薄文人一时戏语可以并论。闲话且置,如今只说子建当日写那洛神,道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其设想异常,出人意表,盖女子细步,轻盈而风致之态如见。所以,贺方回上来便用此为比。姑苏本是水乡,横塘恰和逢水境——方回在苏州盘门之南十余里处筑鸿居,其地即是横塘。“过”,非“经过”,“越过”义,在古用“过”,皆是“来到”“莅临”之谓。方回原是渴望女郎芳步,直到衡塘近处,而不料翩然径去,怅然以失——此《青玉案》之所为所作也。美人既远,木立如痴,芳尘目送,何以为怀。此芳尘之尘字,仍是遥承之“凌波”而来,波者,原为水面也,而美人过处,有若陆行,亦有微尘细馥随之!人不可留,尘亦难驻,目送之劳,惆怅极矣!——全篇主旨,尽于开端三句。
    以下全是想象——古来则或谓之“遐思”者是。
    义山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以锦瑟之音繁,喻青春之岁美(生活之丰盛也)。词人用此,而加以拟想,不知如许华年,与谁同度?以下月桥也,花院也,朱户也,皆外人不可得至之深闺密居,凡此种种,毕竟何似?并想象也无从所隔!于是无计奈何,而结以唯有春能知之!可知,不独目送,亦且心随。
    下篇说来更是好笑:词人一片痴情,只成痴立——他一直呆站在那里,直立到天色已晚,暮蔼渐生。这似乎又是暗与“日暮碧云合,佳人铢未来”的江淹名句有脱化关系。本是极可笑的呆事,却写得异样风雅。然后,则自誉“彩笔”,毫不客气,说他自家为此写出了这断肠难遣的词句。纵笔至此,方才引出全曲拍一问三叠答。闲愁,是古人创造的一个可笑也可爱的异名,其意义大约相当或接近于今日的所谓“爱情”。剧曲家写鲁智深,他是“烦恼天来大”,而词人贺方回的烦恼却也异曲同工则同——他巧扣当前季节风物,一连串举了三喻,作为叠答:草,絮、雨皆为多极之物,多到不可胜数。方回自问自答说:“我这闲愁闲恨,共有几多?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你去数数看倒是有多少吧!”这已巧妙地答毕,然而尚有一层巧妙,同时也呈现,即词人也是在说,我这愁恨,已经够多了,偏又赶上这春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霖不止的时节,越增我无限的愁怀绪!你看,词人之巧,一至于此。若识此义,也就不怪词人自诩为“彩笔”“新题”了、
    贺方回因此一词而得名“贺梅子”。看来古人原本风趣开明。若在后世,一定有人又出而“批判”之,说他种种难听的话,笑骂前人,显示自己的”正派”与”崇高”。晚近时代 ,似乎再也没有听说哪位诗人词人因哪个名篇名句而得享别名,而传为佳话,——这难道不也是令人深思的一个文坛现象吗?(周汝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17: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38 编辑

素笺墨痕之三十      
                                                                  诸葛亮前出师表_副本.jpg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
                                        ——谈诸葛亮《前出师表》

   诸葛亮《出师表》乃千古名篇,可谓句句叮咛、字字血泪、情真理足、词婉心切,虽属奏章表文,读来却使人感到诸葛亮忠心昭如日月,令人肝肠寸断,唏嘘不已。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政治家,蜀国宰相。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各族之间关系,政绩卓著。诸葛亮受到刘备三顾礼遇和白帝城托孤重任,辅佐汉室,巩固蜀中,以图问鼎中原。诸葛亮《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77),率兵北伐之时,此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故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省部分地区),出师期间先后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导昏庸,后表审量形势”,这就是出名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表是古代奏章形式,也有称这为策,主要提出建议和看法,古代有无数臣下上奏君主之奏章,大多淹没无闻,唯独《出师表》灿然于文苑典册。正是由于其中流溢着诸葛亮的一片赤忱报国之心,清人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叮咛痛言之。明白剴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幽隐诡幻之迹而得情。”于此可见此表的重要价值。诸葛亮“身提重师,万万不可不去;心牵钝物,又万万不能少宽”(金圣叹语)之沉重心情均一一流露于笔楮毫末之间。故陆游称之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也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诸葛亮《出师表》已被列为中学课文经典范文。  (胡雯雯)

附录:
             释文     诸葛亮《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卑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为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慢),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人(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零),不知所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7 07: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38 编辑

  素笺墨痕之三十一

                                                                   陆游诉衷情_副本.jpg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便为金人所灭。陆游青壮年时期一心向往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四十八岁那年他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西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与军事活动。这是诸葛亮当年北伐的地区。但是因为朝廷缺乏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收复河山一贯主战的人物,主和苟安,所以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时常在诗词中表露出来。这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上述情怀的名篇。
    一起两句,从今天追忆当年,无限感愤。“匹马戍梁州”,即指南郑从军生活。“关河梦断何处”,从当年落到今天。“关河”“何处”,关合上文“万里”“梁州”,当年想立功封侯,今天只落得一场梦幻,不但成了梦幻,而且自己也像当年苏秦一样,功业一无所成,而“黑貂之裘敝”,落魄潦倒。这上片四句,两句过去,两句今天,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换头处,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意思贯珠。“胡未灭”联系上片,“万里觅封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已却已老了,双鬓都淍零了。秋天木叶黄落,预示一年将尽,此引申为年老衰残。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现在敌势依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泪空流”,白白流泪,无补于时。三个字承上两句,无限悲痛。“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结语更加深沉。“心在天山”虽用薛仁贵箭定天山的典故,重点仍在缴应上片“万里”“梁州”,天山在西北,出兵西北,北定中原,自己念念不忘。但是此身却终老江湖,对国事无能为力。过去从政的人,以归隐沧洲为晚岁从容乐境,陆游从“胡未灭”着笔,却始终“心中天山”,而“身老沧洲”和“心”的矛盾无法解决,始终在这种主观想建功立业,客观却是终老家园的矛盾中度日。谁能料到这一生竟如此矛盾?谁愿意过这样矛盾的日月?这个结论自然唤出“画外之音”。当时的人都明白,后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都明白。这是朝廷屈辱投降政策的罪恶。不直接说出,用问话,更能发人深思。
   这首词在结构上不同于一般。一般上下片各占一半,上片过去,下片今天。这首词上半片两句过去,两句今天。下半片句句今天,而又关合过去。不能用普通的对分法来分。在用语上强烈对比,开合动容,正好体现作者情绪的激越。词里大量用典,但都会融会得使你不觉其为典,如“万里封侯”“尘暗貂裘”“心在天山”“沧洲”,这些你不知是用典,也能理解词意;知道是用典,领会就分外亲切。这是在语言上值得玩味的地方。  (周本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7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3-8 20:25 编辑

    刘小晴老师说过:“书写小楷又是陶情养性的无上妙途,当工作疲劳之余,明窗净几,铺纸濡笔,于静坐中写上几行小楷,自然会使一个人心平气和,矜燥俱释,这是一种很高级的乐趣,这种精神上的乐趣是与物质上的享受大相径庭的”。刘老师说得真好,我亦深有体会。下面是我用小楷书录苏轼的《后赤壁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15: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39 编辑

  素笺墨痕之三十二
                                                         后赤壁赋_副本.jpg

                            后赤壁赋》赏析
                 
   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以诽谤朝廷的罪名下狱。在狱中二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肉体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元丰三年二月,苏轼由开封“流放”到了黄州,直到元丰七年四月才离开。四十出头的年纪,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却跌落人生的低谷。仕途失意,行动上也没有自由,一向意气风发的东坡,这回面临人生的重大转折关头。在黄州的四年,日子清苦恬淡,东坡与和尚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一副乐天知命的架势。
   前后《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就是这个重要关头的心情记录。在《前赤壁赋》中,东坡夜游赤壁,饮酒作歌,心中的矛盾一分为二:借“客人”的身份表达“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人生虚无、生命渺小的悲哀;又用自己的回答劝说自己:将自身托于天地造化,人生就可以无穷无尽,清风明月就是任我享用的“造物主之无尽藏也”。无论语言还是内容,都有点故意作文以自我劝告的意味。相比之下,《后赤壁赋》更为真切自然。
   秋末初冬的一个月明之夜,与友人散步郊外,忽然感叹:“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东坡酒量很小,却喜欢看人喝酒,其实是喜欢酒中畅谈的和美情谊。月下举杯,也是人生快意之事。客人中有一位是渔夫,正好有刚刚捕捞的鱼,于是回家问夫人要酒,东坡夫人王氏贤德聪慧,她的回答真叫人开心:“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友客、酒肴、明月、渔船、长江、好心情,万事俱备,再次夜游赤壁之下,几个写景名句脱口而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乘着酒兴,众人弃岸登山、东坡抛下客人,独自攀上黑暗危险的悬崖,面对月下朦胧的山野、滔滔不尽的江水,一声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像古代的隐士啸吟,像阮籍穷途悲哭,万千委屈,一腔幽怨,一股悲情,悄然而来。人前压抑强欢的东坡,此刻流露出深藏的悲苦。独立苍茫,周身清寒,恐惧袭来,返身回船。水流船漂,四顾寂寥,突然,一只白鹤长鸣掠过……夜间做梦,东坡看见白鹤化身的道士前来问询。
  文章怪异的结尾,用意不凡:羽化登仙,并非人间实在的追求,却可以是超越苦难的精神飞升,给自己开辟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东坡似乎想告诉读者:我们知道人生是有限制的,但抱着希望生活是明智的。
(摘自《大语文国学经典》)

附录
                                     后赤壁赋    苏东坡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 图.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17: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39 编辑

素笺墨痕之三十三           
                                                                辛弃疾西江月_副本.jpg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岒途中,所看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所感受的情绪。
   词的上半阙勾画出一幅幽美的农村夏夜图。明亮的月光照着那边枝上巢里的乌鹊,它们都被惊动起来。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闻,这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凡是在乡村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都有所体会。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很灵敏的,它们在黑暗中一遇到明亮的光线时,往往乱飞乱啼。这一句所写的情景和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月明惊鹊未安枝”的境界十分相似。下句,是写“半夜鸣蝉”。大概是清风吹动树梢,惊醒了蝉儿,或是惊鹊飞鸣惊动了它,蝉儿也声声相应地叫了起来。在沉静的清风吹拂的半夜里,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这是一个多么清幽奇丽的景色啊!可是作者似乎还不满足,又欣赏了另一美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在整首词中这两句给人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那些有田产人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看,那清凉的南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年景一样。这是一个多么充满诗意设想啊!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蛙也为之欢唱的丰年景象,使这更为突出鲜明,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下半阙的局面有些变化了,更侧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写。“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看来,天气已起变化,这是描写雨来前,天空已起了乌云,在云层之外很远的边际只看见七八颗星星。为什么天起乌云了,还有星星呢?南方每到夏天,有一种所谓“过云雨”,并不需要整个天空都起乌云,只要头顶上有几片乌云就可以下起雨来。所以,在那时候天际往往尚有星星。这一句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情况。天已起云,预示了雨意。所以下句紧接着写雨来,——在山前飘来了两三点雨。从语言的组合形式上来说,“七八个”,“两三点”,既给人以虚疏的感觉,而“星”和“雨”又像是矛盾的,这就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对夜行人无疑是一个威胁,写雨之来,就已暗示出夜行人的焦急。而结尾两句则进一步写其焦急的情景。这景是行人眼中所见,词人用快速移动的镜头取景。侧面透露出行人的匆匆赶路。“忽见”两字很有分量,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都表现出来了。
这首词,上段写农村的夏夜,月白风清,送来阵阵稻花香味,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年景象,它给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后段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见。笔调灵活、轻快,反映出作者愉快心情。(郑孟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2 10: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39 编辑

素笺墨痕之三十四

宅家时日不虚度,窗明几净好读书。笔墨相伴多乐趣,静心抄录《闲居赋》

      闲居1_副本.jpg

      闲居2_副本.jpg


          闲居3_副本.jpg
       闲居4_副本.jpg

      闲居5_副本.jpg

       闲居6_副本.jpg


  《闲居赋》为晋代文学家潘岳创作的一篇赋,是表现作者厌倦官场和隐逸情怀的比较早的作品。作者总结自己三十年的做官经历,表达了闲居的乐趣。全赋以华丽辞藻的铺排和名人典故的罗列见长,句式以四言为主,又杂以五言、六言、三言,既有骈偶句又杂有散句,参差有致,富于变化。潘岳善于描绘景物,以景托情。此篇通过绚丽而鲜美的景物描写,来表现他的乡居情趣和对闲居的向往,情韵显得轻敏、流利而清秀。

《闲居赋》白话译文

   我曾经读《汲黯传》,看到司马安四次进入九卿中称他善于钻营为宦时,没有不放下书而感慨叹息的。说:唉!确实有人善于钻营为官,也有人拙笨不善为宦。可是我常常认为士人活在世上,不像道德高尚的人一样,不露行迹,精微灵通,而一定要建功立业,将一生为世所用,因此凭借忠诚,履行信义以增进仁德,外修文教内修诚实,以居家立业。
   我少年时在乡里就有声誉,得到司空右尉府的任命,所奉侍的主人,就是太尉鲁武公贾充。后来被举秀才做了郎。待到世祖武皇帝时,又被任命为河阳、怀县的县令、尚书郎、廷尉平。在天子居丧之际,任太傅主簿。府主杨骏伏诛后,被除名为民。不久又复官,任长安令,升迁为博士,因母亲病重,未来得及向皇帝谢恩就走了,而被免官。我从少年时步入仕途,到现在已经进入知命之年,其间曾八次调动官职,一次升级,两次免职,一次被除名,又有一次授职而未谢恩,三次升迁。虽能使仕途通畅并获机遇,也不过是一个不善为宦者努力争取的结果罢了。
从前博学多才的和峤曾议我,坚持说我“虽不善于为官,却多有才华”。说我有才华,我岂敢接受;说我笨拙不善为官倒是确有实证。如今贤俊之士为官,众官都赶上好时候,像我这样笨拙之人,便不再企念恩宠仕宦的事情了。太夫人在堂上,年老体弱,我又怎么敢不孝顺父母,因卑微的官职而忙碌呢?因此,我恪守知止知足的本分,收敛起富贵的念头,在乡间盖房植树,过起逍遥自在的生活。池塘的鱼,足以供我垂钓,舂米为税足以使我耕田,灌园卖菜,用以供给早晚的饭食;牧羊囊乳用以供给伏腊祭祀的费用,孝顺父母,友善兄弟,这也是不善为政者之为政啊。于是我作《闲居赋》,用以歌咏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其内容为:
   自豪地诵读古代的典籍,遵循圣贤的大道前进。虽说我厚颜,但还是内心有愧于宁武子和蘧伯玉。邦有道我没有出仕,邦无道我也不肯装愚,真是巧智不足而笨拙有余。因此,我退官闲居在洛水之滨。寄身于逸民,名列于下士。
这里靠近京城,上溯伊水,面向城郊而背靠集市。浮桥连结两岸,可以直接跨越洛水。灵台雄伟地耸立着。它观测天象的奥秘,推究人间的变化。西边有兵车和禁军的营房,黑色的帐篷和绿色的旗帜。有豁子、巨黍这样的良弓,也有用一个板机引发的连弩。炮石在雷鸣般的响声中抛起,同时射出无数的飞蛊箭。它们可以随时开赴战场,显示了皇家的威武。东边有明堂辟雍,清明庄严,宽敞安静。四周树林掩映,流水环绕。追遵孝道从孝敬父亲作起,遵奉晋文王以配祀上天。尊敬祖先和上天以阐明顺应天道,扶养三老五更以表示崇敬老人。至于冬去春来,寒冷的阴气消除,温暖的阳光遍及大地,天子则将举行柴燎,郊祀祭天敬祖以展示孝义。张设钧天之乐,准备千乘万骑。人们都穿着整齐的黑色的祭服,管笛奏起响亮的音乐。多么辉煌!多么盛大!这便是壮观的礼容和无比富丽的王家制度。国学和太学也都设在这里,两处的屋宇规模一致。右边的国学延请的是贵族子弟,左边的太学接纳的是贤良的士人。两处都生徒众多,身通儒术的人,济济一堂。有的已经有所成就,有的更进入了高深的境界。他们学无常师,以学道为是。因而使得俊杰之人弃官读书,王侯们怀揣印玺前来就学。这里的教化犹如吹过的风,被感召的人如同风中的草,即刻倾心而倒。这里便是最可居住的仁义之乡,也就是孟母三迁所要寻找的地方。
   于是我定居在这里,建筑了房屋,开掘了池塘。杨树的倒影映到池水里,芬芳的枳树结成篱墙。游鱼在水中出没,荷花盛开。竹木繁茂,挂满名贵的果实:有大谷的张公梨,有梁侯的乌稗柿,有周文王的弱枝枣,有房陵仙人朱仲的李子。三种桃分别是樱桃、山桃和胡桃,还有红白两色的沙果。珍贵的石槲、葡萄,果实磊落,长蔓曼延。梅、杏、郁李之类,繁茂的枝叶点缀着美丽的花朵。鲜花与果实互相映照,真是用言语无法形容的美。菜则有葱、韭菜、大蒜和芋头,青笱和紫姜。堇、荠香甜可口,辛菜香菜多么芬芳。背阴地生着囊荷,向阳处长起豆慧。绿葵沾着露水,白避带有寒霜。每当暑气消退的凉爽秋日,或是寒风过后和煦的春天,一场小雨之后,天朗气清。太夫人坐上轻车,可以在家园周游,也可以到远处去观赏京城的近郊,身体由于行走而舒适,吃的药物也因为活动而发挥了效力。饭量确所增加,旧病也痊愈了。
   摆上长长的筵席,子孙们列坐。车子停在柳阴下。采摘了园中的精美水果,打捞了池里的红色鲤鱼。有时候在树林中摆宴,有时候在水边举行禊祭。头发花白的兄弟,和年幼的孩子们,都举杯敬祝太夫人万寿。大家为老人的长寿而欢喜,也为老人的年迈而担心,举杯祝寿之后,太夫人面色和悦。于是,丝竹演奏,大家劝酒痛饮。顿足跳起舞来,高声唱歌。真是“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回过头来自己反省,的确是才识低下没有什么作为。于是,我却遵奉古人周任的名言,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做官。结果是连自身都几乎不保,还哪里谈到与古代的明哲相比。现在只好信仰道家的众妙玄虚,断绝官场的思念,闲居游乐而度过平庸的一生。(摘自百度)

附录:《闲居赋》原文
   岳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巧诚为之,拙亦宜然。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4,则必立功立事,效当年之用。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修辞立诚以居业。仆少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举秀才为郎。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1,廷尉平。今天子谅闇之际,领太傅主簿,府主诛,除名为民。俄而复官,除长安令。迁博士,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阅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之效也。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固曰:“拙于用多。”称多者,吾岂敢;言拙,则信而有徵。方今俊乂在官,百工惟时,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乃作《闲居赋》以歌事遂情焉。其辞曰:
傲坟素之长圃,步先哲之高衢。虽吾颜之云厚,犹内愧于宁蘧。有道余不仕,无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余也!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身齐逸民,名缀下士。陪京泝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迳度,灵台杰其高峙。闚天文之秘奥,究人事之终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幕绿徽,溪子巨黍,异絭同归,炮石雷骇,激矢蝱飞,以先启行,耀我皇威。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泉,聿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秪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服振振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胄,左纳良逸。祁祁生徒,济济儒术,或升之堂,或入之室。教无常师,道在则是。胡髦士投绂,名王怀玺,训若风行,应犹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篱,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三桃表樱胡之别,二柰耀丹白之色,石榴蒲陶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荠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席长筵,列孙子,柳垂荫,车洁轨,陆摘紫房,水挂赪鲤,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斑白,儿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绿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退求己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3 07: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7-9 16:05 编辑

   素笺墨痕之三十五      

                                                                   李清照醉花阴_副本.jpg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是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九月九日通常是秋高气爽的,但在独居人眼中却布满“薄雾浓云”呈现着暗淡的色彩。重阳有登高的习俗,李清照又是喜欢游山玩水的,而这次她竟一个人呆在家里,嫌白天太长,为怎样度过这漫长的白天而发愁。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一种香料)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又怎样呢?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
   李清照是不甘寂寞的,下片重点写了她黄昏里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读罢,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我们眼前。西风拂动着她的衣袖,几丛黄花在瑟缩开着,地上散落着片片花瓣。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不如。为了超过妻子,竟关起门来,做了三天三夜,得词五十阙,故意将清照的这首夹在当中,拿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赏玩了半天说:“只三句绝佳。”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这三句恰是清照写的。“瘦”字一般用来形容人,用人形容花自有新意。因为清照怜花,所以当她看到西风吹动了帘子的同时就想到西风也在吹动着菊花,感到菊花随气候变冷而逐渐变瘦了。又因为作者自怜,所以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比黄花还要瘦。人因相思而瘦,当然就不言自喻了。宋无名氏《如梦令》有“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之句,前人已经指出李清照这首词的结句亦从“人与绿杨俱瘦”脱出,但语意较工妙耳。(清许昂霄《词宗偶评》)但从“人与绿杨俱瘦”到“人比黄花瘦”显然是有所发展的。这说明李清照在语言方面,既善于学习,又勇于创造。(徐有富)

      宋词图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3 22: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443inzxn33tzxt74zgv.jpg

国荣兄:
我很羡慕很敬佩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尤其是写这么小的毛笔字,太不容易了。
每个字实际大小有多大?写这么长的一篇,若写错了一个字或写得不满意要重写?可咋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4 11: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3-14 18:17 编辑
老土豆 发表于 2022-3-13 22:46
国荣兄:
我很羡慕很敬佩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尤其是写这么小的毛笔字,太不容易了。
每个字实际大小 ...

   谢谢忠强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我用毛笔抄录的《诸葛亮前出师表》字的大小为1.5厘米见方,属于小楷。小楷,古人称之谓“真书”,又称之为“蝇头细书”。它隶属于正书范畴,写小楷特别要注意笔力的沉着和用笔精到。整个作品不能写错一个字,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书法家刘小晴所著《小楷技法》一书中说道:“小楷是各种书体中很富实用价值,最能体现沉密精细功夫,亦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一种书体”。“纵观我国的书法史,历代的大书家,莫不兼善小楷,即使是以行草书著称的书家,如张旭、怀素、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傅山、王铎、何绍基等,都写得一手好小楷。”“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书写小楷又是陶情养性的无上妙途,当工作疲劳之余,明窗净几,铺纸濡笔,于静坐中写上几行小楷,自然会使一个人心平气和,矜燥俱释,这是一种很高级的乐趣,这种精神上的乐趣是与物质上的享受大相径庭的。”
   读刘先生的著述对我很有启示,故平时在练习大楷的同时,也常学写小楷。我在书法上没下过苦功,字写得一般。在临写古人诗文时,每每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心情平和的愉悦。所以就不怕显丑,抄录了一些古诗文与荒友交流,以期温故知新。我十分感谢忠强老师与荒友们对我的鼓励。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0 19:26 , Processed in 0.03416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