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素笺墨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7 21: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笺墨痕有情致,
笔下春秋乐吉祥。
并非潇洒存大趣,
怡乐人间笑清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08: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8 08:24 编辑
张博览 发表于 2022-4-17 21:18
素笺墨痕有情致,
笔下春秋乐吉祥。
并非潇洒存大趣,

   多谢博览的关注并题诗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08: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9 11:47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五十四

    陆游长歌行_副本.jpg



                                  长歌行  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白话译文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
   也该做个李晟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
   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
   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
   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创作背景
  这首七古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陆游五十岁,离蜀州通判任,闲居成都,住安福院僧寮。回想一生走过的路程,想到自己从前方被调回,杀敌的希望落空,他心中很苦闷,因此借这诗抒发胸中的抱负。
赏析
  诗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平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神仙,游戏人生;要么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与李白《将进酒》等古风一样,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激励,使人进入振奋的状态。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神仙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同时,用李西平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平扫平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平金虏、收复旧都汴京。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平遥遥呼应。
  后人评放翁诗十九都是从军之作,这首诗虽然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很有鼓舞力。

译文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
  也该做个李晟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
  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
  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
  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20: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9 20:30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五十五

       辛弃疾南乡子_副本.jp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北固楼图片.jpg

   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 ,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 !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 ”,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 :“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我们知道,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若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不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你不信么?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呢!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绝!
   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高原)
辛弃疾画像.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12: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1 12:23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五十六

      啸赋1_副本.jpg

    啸赋2_副本.jpg   

    啸赋3_副本.jpg

      啸赋4_副本.jpg

       啸赋5_副本.jpg
               啸赋    西晋 成公绥
  逸群公子,体奇好异。傲世忘荣,绝弃人事。睎高慕古,长想远思。将登箕山以抗节,浮沧海以游志。于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愍流俗之未悟,独超然而先觉。狭世路之阨僻,仰天衢而高蹈。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
于时曜灵俄景,流光濛汜。逍遥携手,踟跦步趾。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响抑扬而潜转,气冲郁而熛起。协黄宫于清角,杂商羽于流徵。飘游云于泰清,集长风乎万里。曲既终而响绝,遗余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
  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大而不洿,细而不沈。清激切于竽笙,优润和于瑟琴。玄妙足以通神悟灵,精微足以穷幽测深。收《激楚》之哀荒,节《北里》之奢淫。济洪灾于炎旱,反亢阳于重阴。唱引万变,曲用无方。和乐怡怿,悲伤摧藏。时幽散而将绝,中矫厉而慨慷。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骛而激扬。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若乃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喟仰抃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复放。或冉弱而柔挠,或澎濞而奔壮。横郁鸣而滔涸,冽飘眇而清昶。逸气奋涌,缤纷交错。列列颷扬,啾啾响作。奏胡马之长思,向寒风乎北朔。又似鸿雁之将雏,群鸣号乎沙漠。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怫郁冲流,参谭云属。若离若合,将绝复续。飞廉鼓于幽隧,猛虎应于中谷。南箕动于穹苍,清颷振乎乔木。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变阴阳之至和,移淫风之秽俗。
若乃游崇岗,陵景山。临岩侧,望流川。坐盘石,漱清泉。藉皋兰之猗靡,荫修竹之婵娟。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驿而响连。舒蓄思之悱愤,奋久结之缠绵。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
  若夫假象金革,拟则陶匏。众声繁奏,若笳若箫。磞硠震隐,訇磕口聊(左口右聊,合为一字)嘈。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音均不恒,曲无定制。行而不流,止而不滞。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信自然之极丽,羌殊优而绝世。越韶、夏与咸池,何徒取异乎郑、卫。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虞公辍声而止歌,宁子检手而叹息。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百兽率舞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乃知长啸之奇妙,盖亦音声之至极。

作者简介
成公绥为西晋文学家。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滑县)人。他博涉经传,闲默自守,不求闻达。张华很看重他,“每见其文,叹伏以为绝伦”(《晋书·成公绥传》),举荐为太常博士。他擅长辞赋。梁代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将他与陆机并列,以为其赋“厎绩于流制”。他雅好音律,曾作《啸赋》、《琴赋》、《琵琶赋》等。其中《啸赋》以细致生动的笔法描绘了“声不假器,用不借物”的长啸,认为啸具有悠扬婉转的音韵之美和“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的自然神趣,此赋文辞清隽,被萧统《文选》收录。此外存诗数首。
啸赋图1.jpg
《啸赋》白话译文
  有一位超群脱俗的公子,喜爱体验奇异的事物。他傲立世俗忘却荣华富贵,主动放弃甚至谢绝人们渴慕的仕途腾达。十分仰慕远古高士的隐居生活,遐想追思与他们欢乐与共的情景。相传尧时拒受君位的许由隐居在箕山,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节操,他的思绪在沧海里自由漂浮,使自己的心志完全超脱于物外。与他交往密切的朋友,都是志趣相投的隐士。他们精通生命最细微的情感,共同探讨最玄奥的道理。他们为世间的流俗不知醒悟而感到哀怜,他们绝圣弃智超然自得并能先知先觉。他们认为世间的路实在狭窄僻陋,因而仰望天街而远行遁世。他们远离奢侈的世风并能遗忘自我,才会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地用口哨来吹奏啸歌。
  此时正值夕阳西下,晚霞辉映着冉冉落日。公子和他的好友们逍遥自在地携手游玩,步履踟蹰徘徊。他们的嘴唇里发出美妙的音乐,洁白的牙齿里迸出急促哀伤的啸音。抑扬顿挫的曲调暗中转换,瞬间骤起的强劲气流冲口而出。啸声协合着黄钟宫清厉的角音,夹杂着流利的徵(zhi)声。啸声在茫茫云天飘游,仿佛万里长风在此会集。啸曲已经结束而回音袅袅不绝于耳,余音令人玩赏回味无穷。如此优美的自然天成之音,绝非丝竹管弦乐器所能比拟。
  因此啸歌不用借助任何乐器,也无需借助他物的功用,啸歌所用都是取材自身,全靠啸者善于用心控制气流。嘴唇稍动即出啸歌,张口发音妙曲既成。触类旁通见物兴感,即兴而歌随口啸吟。大的啸声宏大并不散漫,小的啸声细微而不沉滞。清澈激越胜过笙竽一类管乐器,优美圆润谐和琴瑟一类弦乐器。啸歌的玄妙足可与鬼神互通思想感情,啸歌的精微足以穷尽表现人最隐秘的思绪。聆听啸声,可以去除《激楚》那种过度的凄清悲哀,聆听啸声,还可节制《北里》之类的靡靡之音。啸歌能使天降大雨缓解旱情,啸歌也能在阴雨绵绵时让太阳普照大地。啸歌的体裁千变万化,啸歌的曲度变幻无常。和悦的啸歌使人快乐无比,悲伤的啸歌令人肝肠寸断。啸歌时而清幽疏散而骤然断绝,时而声厉高扬中转为慷慨激昂。时而像婉约女子优雅漫步,时而像群鸟腾飞激越高亢。啸歌能使人情思翩翩而能迷途自返,心生哀楚却不沉溺自伤。啸歌总合了八音的谐调极致尽善尽美,能使人的感情快乐至极而不荒唐颓废。
  如果啸者登上高台居高临远,走出彩绘雕饰的走廊极目远眺。啸者仰头鼓掌抒发感叹,长吟的啸声清悠嘹亮。有的啸声舒缓转而急促,有的啸声徘徊转为奔放。有的啸声象柔弱倩女柔情百媚,有的啸声象江水奔流声势浩壮。有的啸声气流浓烈如浪涛席卷令河流干涸,有的啸声清脆缥缈似凛冽寒风飞越茫茫草原。啸歌吹出的强烈气流喷薄而出,缤纷交错。列列暴风狂飙飞扬,犹闻啾啾鸟啼涡旋耳畔。啸声酷似胡马仰天嘶鸣,思绪飞向寒风呼呼的北方。又好像天际的鸿雁携带雏鸟比翼奋飞,成群的大雁彼此呼唤着飞过漫漫沙漠。啸者能够模仿各种形象创造出不同的音响,还能因时随事即兴编造旋律。各种各样的感触都可用啸歌来抒情,象回声应和弩机发射一样迅捷。有的啸声象气流对冲低沉抑郁,好似心情压抑愤懑不畅,连绵不绝的啸声,时而分离时而会和,好似断绝又巧妙续接。如同风神在深邃的山路上鼓唇呐喊,又像猛虎在山谷中应和长啸。感觉南方的箕星也在天空晃动,又像是清厉的飓风撼动着莽原大树。啸歌能使积滞之气散发开来,更能荡涤混沌尘埃一扫而空。啸歌能改变阴阳失调使其和谐,还能移风易俗改变淫秽不堪的世俗流风。
  如果啸者漫游高岗,登临大山,临傍山岩,仰望瀑布,萁坐磐石,洗漱清泉,坐卧在兰草丛生的水泽湖畔,衣袂翩翩随风而动,胜似在挺拔的竹林浓荫下婵娟静思,啸者就在这里即兴吟咏啸歌四散,美妙的啸声连绵不断。尽情舒散忧思郁结,抒发积虑的缠绵惆怅。让心灵荡涤一清去除尘世的烦恼牵累,让离世脱俗的志趣随风飘荡。
  至于说到啸声模仿钟、鼓,仿效陶埙、笙竽等等乐器众多繁杂的音响,既可以模仿胡笳,也可以仿效洞箫。可以模拟崖石崩飞巨响轰鸣,也可以摹状洞穴石滚震耳欲聋,隆冬季节演奏徵调之曲,会使人感到盛夏的热气腾腾,在盛夏吹奏羽调之曲,会感到严霜降临草木凋敝,在秋季吹奏商调之曲,会听到滂沱秋雨连绵不绝,在春季吹奏角调之曲,会听到杨柳枝条随风而鸣和悦动情。啸歌的啸音不是固定的,啸歌的曲调也无定式。啸声进行而不失控,静止而不凝滞。啸声随着嘴唇发声扬气,借助于啸者呼出的芳气而飘向远方。啸声细微曲折而回音流荡,啸声激越急促而激切高朗。确实是自然奇妙的唯美之音,真可谓冠绝当世的特技音乐。不仅超越了《箫韶》《大夏》《咸池》这类雅乐,又岂止是与郑卫之音那些民间俗乐略有不同?!因此,齐国歌唱家绵驹听了啸歌,结舌噤声,魂魄尽丧,齐国歌唱家王豹听了啸歌,掩口失色,不敢再唱歌。齐国歌唱家虞公听了啸歌,中断歌唱,凝神聆听,齐国大夫宁戚禁不住扼腕叹息。就连著名的音乐鉴赏家钟子期听了啸歌,也再不听伯牙弹琴,孔圣人听了啸歌三月不知肉滋味。林中百兽听了啸歌纷纷顿足起舞,天外的凤凰振动翅膀飞来起舞祥瑞的容仪。实在是知道了啸歌的奇妙,大概也就是因为啸声达到了音乐的美妙极点。

【鉴赏】:
  文字洒脱自然,“啸”是自然天成的生命乐章,更是质朴纯实的天然韵味……
啸似乎是魏晋名士的专利。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个啸法,但可以想象那一定是很潇洒自足的生命状态,而那啸音也一定是很优美动听的划然而出的生命音符。
  西晋成公绥《啸赋》,把人为什么要啸,啸的意境,啸的表现力等等洋洋洒洒地尽情铺排。古人认为,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人声,越是天然浑成的声音越美好。金石丝竹之器因有人工雕琢的成分,往往丧失了自然的本质。啸为人声,清新自然,所以《啸赋》中说:“曲既终而响绝,余遗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
  可见,啸在古人眼里是那么质朴自然,更能张显个性,宣泄自我,更有生命的质感。
对于如何个“啸”法,古人也曾描述。啸类应似于今天的吹口哨。《说文》:“啸,吹声也。从口,肃声。”许慎认为啸是吹气之声。郑康成则认为“啸,蹙口而出声也。”“蹙口”,即双唇向前努起,作圆形,气流从舌尖吹出。东晋王嘉在《拾遗记》(卷五)中描述:“人舌尖处倒向喉内,亦曰两舌重沓,以爪徐刮之,则啸声清远。”是借助手指的作用,与一定的嘴形、舌位,共同完成的杰作。
  许慎及郑康成的解说,似乎更切合“吟啸”(指且吟且啸,即在发啸之时,间以吟诗,以增加声韵的清雅和意境的优美,这种啸又称为“啸咏”)与“啸歌”(即以啸声模拟歌的曲调,又称作“歌啸”),而东晋王嘉的描述更像“长啸”(指蹙口长声发啸,在于宣泄激荡的情思)。因为阮籍的能让数百步远的人都能听到,而孙登的啸则能让山林传响,按两位东汉大儒的啸法很难做到的,非得借助手指的作用才能有划然而出的穿透力度。
  啸,的确是魏晋风流的一种很难解读的行为符号,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
大凡生逢乱世的高人们,都会找寻一套与世俗沟通的特殊行为方式。如追庄子“鼓盆而歌”的“歌”,表达对生命的超然态度。他远远避在社会人群的外围,冷眼旁观,唱自己的“歌”,心理里窃笑那些熙来攘往的蝇营苟且的无知人群。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曼倩则以俳优方式避世金马门,当然我们有时不免怀疑与天子相处,是否能有完整版的人格。东汉徐孺子遁迹荒野,不言国事;吊友坟前,痛哭而返。“不言”与“哭”也是一种对无可救药的东汉王朝的无奈躲避。
  魏晋时代的清醒的名士们,由于出身名门,走向山林不够现实,卷入政治风争更不情愿,只能处于形神游离的生命状态。他们自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啸”。
啸,不是语言,但同样起到语言的效果,更多的则是超越了语言的内涵。语言是一个个音节组成的语句,有明晰的内涵,是一个个有词汇意义的语言片段构成的。而啸声是连贯的,尤其是长啸,只是一个单纯的乐音划然而出的有一定长度的悦耳音符。宛如夜幕上流星划出的一道美丽的弧线,给人美的质感,给人美妙的联想。
啸,不仅比片段语言有美感,更有难以参透的丰富的解读。你可以尝试种种的解读,但很难尽意,或者全不相干。因为啸本身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毫无内涵。你也可以当作一个美妙的音符去品咋质感,不必去做劳精费神的推想,企图像语言那样寻找蛛丝马迹。

啸赋图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16: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1 16:39 编辑

    封控至今廿一日,核酸已做十八轮。
    足不出户宅家里,笔墨为伴抄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6: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2 16:49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五十七

    张孝祥诗_副本.jpg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宋代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译文
  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 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张孝祥图片.jpg

赏析    
       此词里描写了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残暴,抒发了反对议和的激昂情绪。
  上阕,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长淮”二字,指出当时的国境线,含有感慨之意。自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宋史·高宗纪》)。昔日曾是动脉的淮河,如今变成边境。这正如后来杨万里《初入淮河》诗所感叹的:“人到淮河意不佳”,“中流以北即天涯!”国境已收缩至此,只剩下半壁江山。极目千里淮河,南岸一线的防御无屏障可守,只是莽莽平野而已。江淮之间,征尘暗淡,霜风凄紧,更增战后的荒凉景象。
  “黯销凝”一语,揭示出词人的壮怀,黯然神伤。追想当年靖康之变,二帝被掳,宋室南渡。谁实为之?天耶?人耶?语意分明而着以“殆”、“非”两字,便觉摇曳生姿。洙、泗二水经流的山东,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如今也为金人所占,这对于词人来说,不禁从内心深处激起震撼、痛苦和愤慨。自“隔水毡乡”直贯到歇拍,写隔岸金兵的活动。一水之隔,昔日耕稼之地,此时已变为游牧之乡。帐幕遍野,日夕吆喝着成群的牛羊回栏。“落日”句,语本于《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更应警觉的是,金兵的哨所纵横,防备严密。尤以猎火照野,凄厉的笳鼓可闻,令人惊心动魄。金人南下之心未死,国势仍是可危。
  下阕,抒写复国的壮志难酬,朝廷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中原人民空盼光复,词情更加悲壮。换头一段,词人倾诉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只落得尘封虫蛀而无用武之地。时不,徒具雄心,却等闲虚度。绍兴三十一年的秋冬,孝祥闲居往来于宣城、芜湖间,闻采石大捷,曾在《水调歌头·和庞佑甫》一首词里写道:“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但到建康观察形势,仍感报国无门。所以“渺神京”以下一段,悲愤的词人把词笔犀利锋鋩直指偏安的小朝廷。汴京渺远,何时光复!所谓渺远,岂但指空间距离之遥远,更是指光复时间之渺茫。这不能不归罪于一味偷安的朝廷。“干羽方怀远”活用《尚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故事。据说舜大修礼乐,曾使远方的有苗族来归顺。词人借以辛辣地讽刺朝廷放弃失地,安于现状。所以下面一针见血揭穿说,自绍兴和议成后,每年派遣贺正旦、贺金主生辰的使者、交割岁币银绢的交币使以及有事交涉的国信使、祈请使等,充满道路,在金受尽屈辱,忠直之士,更有被扣留或被杀害的危险。即如使者至金,在礼节方面仍须居于下风。岳珂《桯史》记载:“……礼文之际,多可议者,而受书之仪特甚。逆亮(金主完颜亮)渝平,孝皇(宋孝宗)以奉亲之故,与雍(金世宗完颜雍)继定和好,虽易称叔侄为与国,而此仪尚因循未改,上(孝宗)常悔之。”这就是“若为情”——何以为情一句的事实背景,词人所以叹息痛恨者。“闻道”两句写金人统治下的父老同胞,年年盼望王师早日北伐收复失地。“翠葆霓旌”,即饰以鸟羽的车盖和彩旗,是皇帝的仪仗,这里借指宋帝车驾。词人的朋友范成大八年后使金,过故都汴京,有《州桥》一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曾在陕西前线战斗过的陆游,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也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皆可印证。这些爱国诗人、词人说到中原父老,真是同深感慨。作者举出中原人民向往故国,殷切盼望复国的事实,就更深刻地揭露偏安之局是多么违反人民意愿,更使人感到无比气愤的事。结尾三句顺势所至,更把出使者的心情写出来。孝祥伯父张邵于建炎三年使金,以不屈被拘留幽燕十五年。任何一位爱国者出使渡淮北去,就都要为中原大地的长期不能收复而激起满腔忠愤,为中原人民的年年伤心失望而倾泻出热泪。“使行人到此”一句,“行人”或解作路过之人,亦可通。北宋刘潜、李冠两首《六州歌头》,末皆用此句格。刘作曰“遣行入到此,追念痛伤情,胜负难凭”;李作曰“使行人到此,千古只伤歌,事往愁多”。孝祥此语大概亦袭自前人。
  纵观全词,上阕又可各分为三小段,作者在章法上也颇费心思。宴会的地点在建康,词人唱出“长淮望断”,他不让听者停留在淮河为界的苦痛眼前现实,而且紧接着以“追想当年事”一语把大家的心绪推向北方更广大的被占区,加重其山河破碎之感。这时又突然以“隔水毡乡”提出警告,把众宾的注意力再引回到“胡儿打围涂塘北,烟火穹庐一江隔”(张孝祥《和沈教授子寿赋雪》诗句)的现实中来。一阕之内,波澜迭起。换头以后的写法又有变化。承上阕指明的危急形势,首述恢复无期、报国无门的失望;继斥朝廷的忍辱求和;最后指出连过往的人(包括赴金使者)见到中原遗老也同样悲愤。这样高歌慷慨,愈转愈深,不仅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悲愤之情,更有力地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据南宋无名氏《朝野遗记》说:“歌阕,魏公为罢席而入”,可见其感人之深。
这首词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词人“扫开河洛之氛祲,荡洙泗之膻腥者,未尝一日而忘胸中”的爱国精神。正如词中所显示,熔铸了民族的与文化的、现实的与历史的、人民的与个人的因素,是一种极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一旦倾吐为词,发抒忠义就有“如惊涛出壑”的气魄(南宋滕仲固跋郭应祥《笑笑词》语,据称于湖一传而得吴镒,再传而得郭)。同时,《六州歌头》篇幅长,格局阔大。多用三言、四言的短句,构成激越紧张的促节,声情激壮,正是词人抒发满腔爱国激情的极佳艺术形式。词中,把宋金双方的对峙局面,朝廷与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加以鲜明对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宏观历史画卷,强有力地表达出人民的心声。这首《六州歌头》,也完全可以被称为词史。(百度)

张孝祥画像.jpg

  张孝祥(1132—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3 09: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3 09:56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五十八

         顾炎武诗_副本.jpg


                                                            古北口     顾炎武
          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
          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顾炎武画像 (2).jpg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4 19: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4 19:48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五十九

      陈东诗1_副本.jpg

       大雪与同舍生饮太学初筮斋   宋代  陈东
      飞廉强搅朔风起,朔雪飘飘洒中土。
      雪花着地不肯消,亿万苍生受寒苦。
      天公刚被阴云遮,那知世人冻死如乱麻。
      人间愁叹之声不忍听,谁肯采摭传说闻达太上家。
      地行贱臣无言责,私忧过计如杞国。
      揭云直欲上天门,首为苍生讼风伯。
      天公倘信臣言怜世间,开阳阖阴不作难。
      便驱飞廉囚下酆都狱,急使飞雪作水流潺潺。
      东方日出能照耀,坐令和气生人寰。

   译文
风神强把北风搅起,寒雪片片洒落在中原国土。
雪花落地不肯消散,使得亿万百姓忍寒受苦。
天公的眼睛被阴云遮住,哪知世上有许多人被冻死?
人间一片哀愁叹息,使人耳不忍听、目不忍睹。
可有谁肯把这些消息收起来,传进上天的耳鼓?
我是下界一名小臣,并没有言官的责任,
可是象忧天的杞人一样,偏怀着太多的忧虑。
我要拨云雾上天庭,为受难人民控诉风神的罪过;
上天肯听我言怜悯人民,放晴天收风雪,并非难事。
马上把风神赶进地狱,将飞雪化作潺潺流水;
东升的旭日普照,能使人间重沐阳光的和煦。

该诗中把金国的入侵比作风雪肆虐,把当朝权奸的蒙蔽皇帝比作阴云遮天,自己要冲破乌云直叩天庭,希望皇帝能够采纳建议,决心抗战和革新朝政。全诗充满了爱国激情,反映了百姓的心愿。

  作者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镇江丹阳人。太学生,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陈东很早就有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忍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是个血性男儿。曾经上书皇帝请求诛戮蔡京、童贯等奸臣六人,以谢天下。金兵南下包围汴京,尚书右丞李纲被投降派排挤去职,他联合太学生伏阙上书,请愿挽留,一时跟随他去的军民有几万人,迫使钦宗答应重新起用。南宋时,李纲再度被黜,他又上书高宗请留,终于被投降派陷害杀死。著作有《少阳集》。
陈东像.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0: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6 20:20 编辑

素笺墨痕之六十

      龚自珍诗2_副本.jpg

  龚自珍《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三百多首,这里选的是其中四首。

其一
文章合有老波澜,莫作鄱阳夹漈看。
五十年中言定验,苍茫六合此微官

其二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三
猰貐猰貐厉牙齿,求覆我祖十世祀。
我请于帝诅于鬼,亚驼巫阳莅鸡豕。

其四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手在,青灯夜雪阻山东。

    龚自珍像.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5 19:23 , Processed in 0.02735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