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7296|回复: 43

书录唐诗百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7 17: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刁嘉书 于 2022-3-24 19:50 编辑

书录唐诗百首 1
刁嘉书

微信图片_20220227170740.jpg
微信图片_20220227170648_副本_副本.jpg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赏析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7 17: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命名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7 19: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嘉书兄写得好,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28 19: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传千古,
中华文化瞩。
墨韵书情怀,
红白思绪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2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录唐诗百首 2

316775c31f05a392613fa74b4263f58_副本.jpg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转自百度:

暮江吟赏析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06: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教授,不辞辛苦。为我的习作排版插图。配发文字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06: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22-2-27 19:47
嘉书兄写得好,为你点赞!

谢谢国荣老师关注和鼓励。你的学习精神是鞭策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06: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博览 发表于 2022-2-28 19:13
绝句传千古,
中华文化瞩。
墨韵书情怀,

谢谢关注。欣赏你的诗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 2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俊秀,幅幅唯美。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 21: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博览 于 2022-3-3 21:18 编辑

闲慰笔墨舞弘玄,
笑看栖霞乐悠然。
期待荒友多雅兴,
名山网上常恳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3-29 12:38 , Processed in 0.0521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