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石予民

沪上往事琐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08: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22-7-19 19:47
从三岁书写到文革开始,一直在苦难中度过,有钱没票证,有票证没钱都难,记得有一次上夜班,快到单位有一饮 ...

    85年在杭州旅游,早饭排队买水饺,两位香港人没有粮票,央求多给钱,卖给他们。说什么也不行,最后还是队友给了他们粮票。二两粮票难倒香港客,杭州同胞鼎力相助解饿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2 10: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老师文章中写的一件件小事儿,感同身受像消灭四害,大炼钢铁,节约度荒,排队买菜等等我也都经历过。买煤沫儿掺点黄土往墙上贴煤饼子,拣冰棍儿棍点炉子用,都干过,所以看石老师的文章感觉特别亲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2 13: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韩荣杰 于 2022-7-22 21:17 编辑
石予民 发表于 2022-7-22 08:39
韩老师了解的更多。

“老师”二字可不敢当,叫我小韩或者直呼其名均可。

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而这段共和国史非常值得反思。其实,若是展开说,还有很多可以讲的,譬如之所以做出那么多高级糕点,与进口了50万吨古巴糖有些关系。

而之所以进口50万吨古巴糖,则是赫鲁晓夫了解到中国发生粮食危机时,主动提出以借粮的方式借给中国100万吨粮食及50万吨古巴糖。

中方接受了古巴糖,但婉拒了100万吨粮食。

“婉拒”的原因有几种说法,目前网上流行的是翻译出现了问题,说是翻译把“借“翻译成为“贷”,致使领导决策出现重大失误。须知当时100万吨粮食可以挽救多少生命。

但我个人认为把如此重大的决策失误归咎于一个翻译错误是不恰当的,或者说是不负责任的。

这件事的还有一个背景:

1960年,中方向苏方口头提出所欠债务分5年还清,苏联外贸部部长批评中方未经协商,单方面把还债时间定为五年,是违约行为,并以此为由,表示短期内不再向中方提供汽油。

当年盛传的“苏联逼债”唯一有点影子的就是此事,客观而言,还债本是双方的事情,确实应该经过协商而定。

此事上报到赫鲁晓夫那里,他立刻批准了分5年还清,并由此了解到中国出现了困难,所以主动提出以“借粮”的方式援助中国。

但有人或许认为赫鲁晓夫以此嘲笑我们缺钱没粮,遂提出要勒紧裤袋,立刻还清欠债。“苏联逼债”也由此传出。

不过,1961年,东北粮食非常困难,经周恩来提议,向苏联的远东地区借了20万吨粮食,解了燃眉之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2 14: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五岁开始记事。年轻时候,我以为儿时记忆是一些人一些事,后来才知道,其实是一生的开始,也影响后来的人生。
    予民大哥在文化上,经历或见证了反传统。但是他自己骨子里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我们这一辈人,大都这样。这跟大学不大学,出国不出国,下岗不下岗,退休不退休,都没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2 15: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韩荣杰 于 2022-7-24 21:52 编辑
石予民 发表于 2022-7-22 08:49
85年在杭州旅游,早饭排队买水饺,两位香港人没有粮票,央求多给钱,卖给他们。说什么也不行,最后还 ...

七十年代初,我住在王府井北口东安门大街,早上家里没早点时,父母会给点钱和粮票让我出去买早点吃。记得油饼是6分钱+1两粮票,但若没有粮票,也可以花8分钱买。烧饼是3分钱+1两粮票,这个必须要粮票,没粮票加钱也不行。
豆浆2分,焦圈3分,这都是不要粮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17: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荣杰 发表于 2022-7-22 15:23
七十年代初,我住在王府井北口东安大街,早上家里没早点时,父母会给点钱和粮票让我出去买早点吃。记得油 ...

    那时(1979年毕业分到北京我住迺兹府(东黄城根南街),民革北侧,我们离得很近。百货大楼北有清真第一餐厅(记的不一定准确),它的豆腐脑、焦圈、油饼都不错,尤其是豆腐脑,以后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豆腐脑,其浇头独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17: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22-7-22 14:07
我是五岁开始记事。年轻时候,我以为儿时记忆是一些人一些事,后来才知道,其实是一生的开始,也影响后 ...

    传统有良莠,扬弃细思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17: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淡风清 发表于 2022-7-22 10:31
石老师文章中写的一件件小事儿,感同身受像消灭四害,大炼钢铁,节约度荒,排队买菜等等我也都经历过。买煤 ...

    我们经历的这些小事,似乎都有时代的烙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4 21: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予民 发表于 2022-7-24 17:39
那时(1979年毕业分到北京)我住迺兹府(东黄城根南街),民革北侧,我们离得很近。百货大楼北有清真 ...

那确实非常近,我1975-1976年在东皇城根南街小学上学,住在东安门大街,馄饨侯对面。

1983年外文书店翻盖时,把我们拆迁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20: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荣杰 发表于 2022-7-24 21:51
那确实非常近,我1975-1976年在东皇城根南街小学上学,住在东安门大街,馄饨侯对面。

1983年外文书店 ...

   你上学去东皇城南街小学要经过我住的东皇城根南街80号门口。那时我还在北大荒。馄饨侯对面原来好像是山东饭馆鲁园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19 03:41 , Processed in 0.12174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