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296|回复: 21

家在名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5 20: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 在 名 山
陆秀娟

   我自认为普通话说得还算标准,可是来到浙江义乌后,还是不时有人问我:“你是东北人?”我说“是的。”又问:“东北哪儿?”这时我往往是先反问一句:“听说过北大荒吗?”
    北大荒,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个地名,是指黑龙江农垦总局所辖区域。这块神奇的黑土地,是中国最大的粮仓,具有中国最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力,是创造发展了北大荒文化的沃土。
   1955年起,青年垦荒队、支边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创办集体农庄,1958年十万转业军官向着北大荒进军,垦荒创办国营农场,之后又有663复转官兵和城市知青不断加入开发建设北大荒。
    1968年,沈阳军区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原农垦总局大部分农场合编为6个师以及下辖各团。我们名山农场编制为二师十二团。1976年,撤销兵团建制,恢复国营农场,十二团又改回名山农场。几十年来,在农垦人的眼里,农场是不同于省内各县、乡镇的。所以,我习惯说我的家在北大荒,具体说就是萝北县境内的名山农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出生后的名山农场,已不再是昔日荒原,到处是耕地良田,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地。到了夏季,鲜红的拖拉机、金黄的麦浪、深绿的豆地和各色的野花装点着大地,头上瓦蓝的天,衬着洁白的云,给人很干净很纯粹的感觉。黑龙江的水很清,夏天人们在江边洗澡、打鱼、洗衣服,渴了就喝江里的水,那是不会闹肚子的。黑龙江的水是干净没有污染的,你可以打了鱼就着江水煮来吃,那是我们那的一道名菜,叫“江水煮江鱼”。
   庄户人家房前屋后都有一片菜园子,在没有超市没有菜市场的年代,人们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菜,茄子辣椒豆角,吃不完可以晒干留着冬天吃。秋天收回白菜萝卜土豆,下在菜窖里,就是一冬天的菜了。人们照例都要腌上一大缸的酸菜和几坛子咸菜。
   那时人们住的多是拉合辫房、土坯房或“穿鞋戴帽”的房子,虽简陋,但毕竟在寒冷的冬天有个避寒取暖的屋子,比刚建场时住的帐篷、马架子、地窨子,那是强多了。
   北大荒的冬天真冷呀!零下三十多度,放在外屋地(厨房)的水缸贴缸壁一圈和水面都能结冰,舀水时,用水舀子砸开表层的冰,才能舀到里面的水。你若在屋里洗衣服拿去外面晾,顿时冻成冰袼褙,湿手碰到晾衣铁丝可能会冻粘上的。女同胞洗完头走出门去,长头发立马冻成冰瀑布。去井台挑水,就跟爬冰山似的,打水的人都小心翼翼的。
   但冷也有冷的乐趣。有时我们会把水放在搪瓷缸子里,待贴缸壁处冻上一层冰,倒出中心未冻实部分的水,放上蜡烛,做成一个空心的冻灯笼。也有时,在开水里放点白糖,冻上一夜,自制的冰糖就成了。冬天,由于室内外的温差,门窗的玻璃上会结冰花,那是大自然给北方人最美的馈赠。小时候,我们姐妹和妈妈常坐在炕上,对着窗上的冰花想象着森林、河流、花草、动物……那画面常换常新,是永远不会重样的。
   北大荒的冬天雪很多,下大雪有时很麻烦的。各家房屋的门都是朝外开的,有时一夜大雪,把门堵住,人从屋里就出不去了,这时如果谁家能想办法出门,总是帮邻居清雪开门,然后一家帮一家的开门。下了大雪出门要很小心,因为一场大雪能填得沟满壕平,看不出哪是路哪是沟,一脚迈进沟里,人可能就被埋进雪里。
   小孩子喜欢玩雪,在雪地上滚雪球,打雪仗,不管人多人少,都能玩得很热闹。至于堆雪人,就更有趣了,滚一个小一点的雪球,把它安在大的雪球上,这就是雪人的头和身子了。用煤核(或者煤块)当眼睛,拿胡萝卜当鼻子,把喂得罗(一种口大底小的铁皮桶)扣在雪人的头上当帽子,讲究点的再围上一条围巾,在身体一侧插上一把扫帚,或干脆一根木棍,一个威风凛凛的雪人就堆好了,雪人保存得好的话,能陪伴人们一冬天。小孩子也喜欢滑冰,没有冰场,有人就在地上浇点水,一脚宽,几步长,一小段一小段的,孩子们排着队,在那冰道上打出溜滑。摔倒了也不要紧,因为一个个都穿得厚厚的,不容易摔伤的。大人如果有兴趣给孩子做个冰尕,在冰上抽着玩,那是玩得比较高级的了。
    一场雪下得大时,低洼路上积着近半米厚的雪,清雪就是个难题了。记得我上三年级时,那年冬天雪特别大,早上去上学时,大人在前边用铁锹撮雪,清出一条一人宽的小道,我们就跟在大人后面,边清雪边向前移动,人小走在清出的雪道,只露出个肩膀脑袋,像是走在战壕里。到学校后,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清雪,一时间,校园里布满了战壕,纵横交错,那时觉得有趣极了。
   在北大荒,下大雪还不算可怕,可怕的是雪后放晴刮大烟炮。大烟炮袭来,气温骤降,人被风噎得喘不过气,地上的雪粒子被风吹得直往身上脸上打,暴露在外的皮肤像被针扎的一样,一会就可能泛白起泡。遇上大烟炮的人,若没有防护经验,被冻伤甚至冻死,可不是吓唬人的。大烟炮之后,地上的雪结成硬硬的壳,人走在雪壳子上轻松多了,有的路段雪壳子很厚,骑自行车也不会陷下去。
   那时场区都是沙土路,雪后人走车碾压,高低不平的,走起来很费力。走着走着脚底下沾雪就压出冰疙瘩,就像清代女旗人的鞋跟移到了脚心,走路晃晃悠悠的更费力了。于是人们就想办法把冰疙瘩敲掉。记得有一年母亲给我做棉鞋用的是旧鞋上拆下来的塑料底,我高兴地穿着新鞋去上学,结果走路如滑冰,连连摔跤,这一天,跟头把式的不知摔了多少跤。回家后,父亲在鞋底粘上一层橡胶底,走路才不打滑了。
   唉!这是多么遥远的记忆呀!现在北大荒已经没有那么冷了。农场场区都铺着柏油马路,雪后立刻人机齐上阵,开路清雪及时,出门再不怕摔跤了。大多数人家都住上了楼房,屋里铺着地暖,温度达二十几度,冬天出门穿上大衣,进屋就换上拖鞋,只穿一身居家服,又轻松又方便,反倒比南方过冬享福。
   如今的北大荒,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家乡有不起眼但名字响亮的名山,有清冽得能看见游鱼和卵石的黑龙江,有至亲至爱的兄弟姐妹,有从小玩到大的亲朋好友,还有甜脆沙瓤的西瓜,有满屋闻味的香瓜,有酸甜可口的西红柿,有鲜嫩清火的婆婆丁,有一煮就软软烂烂的油豆角,有一烀就软软糯糯的黏玉米……
   名山冬天刮烟炮,义乌夏天刮台风。北方气候干燥,南方却温暖湿润。尤其黄梅时节,一连十天半个月不见太阳,风雨阻住了出门的脚步,人坐在电脑前,心飞回了家乡,想起了名山时的很多片断,放电影似地在脑海中流过,想起来的故事很多,也许以后会更多。   
    一生并不漫长,春夏秋冬流水一样,转瞬便消失无踪,不变的只是这份心景,改变的是那一页页翻过去的日历。我不知道匆匆的时光,留给人们的是否都是一样,当年华纷纷流去,只挽住一袖清风,却让时光云散烟消。
   江南秀丽无限美好,可我仍然想念北方。栖身义乌,分享国际商贸城的繁荣;思念名山,那里有我永远的老家!
                          
                         2022年7月2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5 2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家乡更美好,
国家输入知多少?
粮食已成储备物,
黑土奉献真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5 22: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读涓涓老师的《家在名山》,大处流畅,小处细腻, 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觉得像这样的文字,生活在名山的人看起来极其亲切,没在名山生活过的人也可以增多对原来名山生活的了解,读一读都是非常好的。
    虽然涓涓老师是语文老师,也喜欢文学创作,在遣词造句方面可以用得很美,但是她没这么做,而是平铺直叙写平常人平常事,捕捉生活当中这些细节,没有任何雕琢感。有些生活场景,看似写得简单,点到为止,但是它唤起我们很多的记忆,既可移情,亦能共情。可谓一篇很好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6 08: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话与普通话很接近,有几个字的音就能听出来是东北人。胡子,十四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6 10: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涓涓的《家在名山》佳文,唤起我对曾经生活过的名山思绪万千,
  像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亲切难忘。我在2019年重回名山,已难觅记忆
  中的场景,名山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正迈向新的征程。不管名山怎
  么变,留在我们心中的仍是第二故乡。谢谢涓涓的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7 11: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国庆 于 2022-7-27 11:27 编辑

    一口气读完娟娟老师的《家在名山》,当年的北大荒、名山农场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黑龙江,大烟炮,广袤无垠的黑土地……2011年退休后,我又重返北大荒,名山己经大变样了,变成了黑土地上的小城镇。真为第二故乡的发展而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8 1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娟娟老师的《家在名山》,感到特别亲切特别熟悉,在娟娟老师的娓娓叙述下,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时候的北大荒,熟悉的景色,熟悉的风雪 ,熟悉的食物,熟悉的生活场景。看到炖油豆角,能感觉到那种美味,现在我们这边也有卖油豆角的,但是是嫁接的,吃不出来北大荒油豆角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16: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博览 发表于 2022-7-25 21:48
如今家乡更美好,
国家输入知多少?
粮食已成储备物,

是啊!
如今,北大荒已成北大仓,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这是老垦荒,复转官兵,知青,荒二代以及新北大荒人,前赴后继,不懈努力的结果。
北大荒忘不了,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人忘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16: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淡风清 发表于 2022-7-28 10:28
读了娟娟老师的《家在名山》,感到特别亲切特别熟悉,在娟娟老师的娓娓叙述下,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时候的北大 ...

谢谢吴淑英大姐关注!
离开家乡,才发现家乡独有的,无可取代的美好!
当南方孩子对着飘飘洒洒的雪花,对着地上薄薄一层盖不住地面的雪惊呼“下雪了!”时,我觉得好笑:“这也叫下雪!”
当南方人兴致勃勃地啃着玉米直叫好吃时,我却怎么也吃不出家乡玉米的软糯香甜。
当漫步义乌江边,欣赏选型各异的跨江大桥和两岸的美景,我心里无限怀念家乡清澈透明的黑龙江水。
当走遍超市菜市场遍寻不着油豆角时,就格外怀念家乡的小菜园。
唉!南方那么多好,可代替不了家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16: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22-7-25 22:41
欣读涓涓老师的《家在名山》,大处流畅,小处细腻, 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觉得像这样的文字,生 ...

谢谢颜老师!您谬赞了!
读了您那么多文章,可还是学不来您的文笔呀!读您的文章,是一种享受,还能学知识长见识,喜欢读您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25 18:55 , Processed in 0.03364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